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孙鲁山大司马归桐城·其一》
《送孙鲁山大司马归桐城·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陆贾城边驻玉虬,紫髯如见采真游。

五云久识尊司马,万里偏从狎海鸥。

越井秋风吹旅舫,天涯雁影入高楼。

閒僧尚有无穷思,握麈何由对十洲。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大司马孙鲁山归桐城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象。首联“陆贾城边驻玉虬,紫髯如见采真游”以陆贾城为背景,玉虬象征着孙鲁山的英姿,紫髯则暗示其威严与智慧,仿佛在迎接真正的英雄之旅。颔联“五云久识尊司马,万里偏从狎海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五云象征着孙鲁山的崇高地位和非凡才能,而狎海鸥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范,同时也寓意着他的远大志向和广阔的视野。

颈联“越井秋风吹旅舫,天涯雁影入高楼”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秋风中,越井旁的旅舫轻轻摇曳,似乎承载着孙鲁山的离愁别绪。远方的雁群在天际留下点点身影,映入高楼,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遥远的关切与祝福。尾联“闲僧尚有无穷思,握麈何由对十洲”表达了诗人对孙鲁山的深深思念,即使在闲散之时,心中仍充满对友人的牵挂。握麈(一种古代的谈话工具)象征着交谈与交流,但面对如此辽阔的世界(十洲),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再次相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景,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玉树后庭花

结绮临春成草莽,繁华都入暮烟中。

后庭玉树迎秋色,犹带张妃脸上红。

(0)

高阳池

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

归时誇酩酊,更问并州儿。

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

二年始再往,一杯未尝持。

念岂公事众,又非筋力衰。

局束避世网,低回绁尘羁。

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0)

湖山堂

自从幽处得官居,不向良工觅画图。

青绕帘帷山极望,冷侵庭户水平铺。

渔歌历历来天外,帆影飞飞入坐隅。

俸粟有馀公事少,卧听风雨落江湖。

(0)

偶作·其二

故山荏苒失归期,颜尚如丹鬓已丝。

忆昔师门传拙赋,迄今客路懒工诗。

不伤迟暮无豪举,却喜聪明减旧时。

便把蜗庐题退隐,何时买得草堂基。

(0)

秋途暮息

密密初秋雨,蒙蒙欲暮天。

牛羊争欲下,车马敢求前。

蟋蟀挑孤咏,梧桐搅独眠。

及身无一事,梦到汗漫边。

(0)

犹子松字茂之者庆长兄之子也有志于学乐从余游岁在庚戌偕至广西谈经论文次授二诗·其二

鲤非悭授伋,点岂吝传参。

内弃元和脚,旁求一祖心。

能容石攻玉,会使铁成金。

十诀先传九,馀其默自寻。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