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鼎谈经世少双,一时文物动虞庠。
江湖虽隔金闺籍,衣袖仍闻玉案香。
墨客几年陪画隼,板舆平日到萱堂。
时清身健堪行乐,未见荆榛老凤凰。
康鼎谈经世少双,一时文物动虞庠。
江湖虽隔金闺籍,衣袖仍闻玉案香。
墨客几年陪画隼,板舆平日到萱堂。
时清身健堪行乐,未见荆榛老凤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康鼎在谈论经书时的气势,以及他对文物的喜爱。"一时文物动虞庠"表明他的学识和情趣吸引了许多人,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尽管他被隔离在金碧辉煌的官舍之中,但仍能感受到书卷间流溢出的清香。这反映出古代士大夫对于知识与文化的向往。
"墨客几年陪画隼"中的"墨客"可能指的是画家或文学爱好者,而"陪画隼"则是说他们常伴随着这位官员。"板舆平日到萱堂"表明他与文人墨客交往频繁,经常到访名为"萱堂"的地方。
最后两句"时清身健堪行乐,未见荆榛老凤凰"则表达了诗人对康鼎健康和享受生活的祝愿,以及对他未来不遇到困难的期望。这里的"荆榛"比喻困境,而"老凤凰"则是高洁的象征,未见则意味着希望他永远保持这种高洁的状态,不陷入世俗的纷争。
整首诗通过对康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学问和品德的赞赏,以及对其美好生活状态的祝福。
先生名教宗,不是神仙族。
世人多耳食,幻词相竞逐。
指彼洞中迹,咏作丹邱录。
岂知造化奇,开辟此岩谷。
先生独探幽,杖履时往复。
淡志尘轩冕,扫云赋薖轴。
时有跋扈臣,国事可痛哭。
入山恐不深,姓名今匿伏。
再三不能起,写心返华毂。
鸿渐非冲举,龙潜岂辟谷。
西山怀采薇,位置可伯叔。
贤宰推马公,潜德发芳馥。
凿铁移精舍,启宇山门麓。
俎豆示楷模,岁时瞻拜肃。
不狃时俗见,千载知心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