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其一》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其一》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青山结净因,回首迹俱陈。

司马四壁宅,荣期百岁身。

文牺幸知免,行蚁待相亲。

试料还真后,谁为倚户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的第一首,通过描绘青山、静谧的环境以及对逝者彭君的缅怀,展现了深沉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首句“青山结净因”以“青山”象征永恒与宁静,暗示生命的归宿。接着“回首迹俱陈”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顾与怀念,强调了人生轨迹的完整与不可逆转。接下来的两句“司马四壁宅,荣期百岁身”,运用典故,司马指司马相如,荣期则是古代长寿的隐士,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彭君的长寿,也暗含了对彭君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文牺幸知免,行蚁待相亲”中,“文牺”可能是指文人或贤者,这里表达了对彭君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的慰藉。“行蚁”则象征着平凡的生命,与“相亲”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彭君虽已离去,但其影响犹存,如同蚂蚁般在世间留下痕迹的感慨。

最后两句“试料还真后,谁为倚户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在彭君去世之后,他曾经的生活场景将如何变化?谁又会成为那个倚靠门户的人,继续见证这个空间的变迁?这不仅是对彭君离世后的场景设想,也是对生命流转、人事更迭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永恒之间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逝者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读仙书作

与世已如风马牛,松风终日听飕飗。

一炉丹熟定不死,半瓮酒香安得愁。

腰带鞓前秋万顷,香炉峰下水交流。

人间事事皆须命,惟有神仙可自求。

(0)

病思

夜窗孤影怯青灯,瘦著秋衣欲不胜。

光景正如寒圃蝶,情怀却羡病寮僧。

篝炉冷落烧残叶,禅榻攲斜倚古藤。

莫怪颓然遗世事,鬓丝日日镜中增。

(0)

秋感二首·其二

圣世优容许乞身,归来犹幸齿齐民。

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鲠人。

獠婢临溪漂衣絮,蛮童扫叶续炊薪。

生涯如此仍秋暮,赖是从来惯处贫。

(0)

秋晚书怀二首·其一

七泽三巴日月长,即今万事付茫茫。

结庐穷僻新知少,属疾沉绵旧学荒。

中夜饭牛初上阪,千年化鹤复还乡。

自怜尚觉身为累,剩蓄荆薪待雪霜。

(0)

残年

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

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

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

(0)

思蜀四首·其四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