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曾共踏青游。酒满十三楼。香尘不断吼骅骝。
芳草蓝深,夭桃红浅,白了人头。
山如屏障周遭在,难抵住、一段闲愁。
停杯无语思悠悠。飞絮蒙天,游丝著地,不要遮留。
少年曾共踏青游。酒满十三楼。香尘不断吼骅骝。
芳草蓝深,夭桃红浅,白了人头。
山如屏障周遭在,难抵住、一段闲愁。
停杯无语思悠悠。飞絮蒙天,游丝著地,不要遮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湖图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少年曾共踏青游”,开篇即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少年时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耳边回响。接着,“酒满十三楼”一句,不仅展现了当时的豪情与欢乐,也暗示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香尘不断吼骅骝,芳草蓝深,夭桃红浅,白了人头。”这一段描绘了春日游湖的景象,绿草如茵,桃花娇艳,然而岁月不待人,转眼间,曾经的青丝已成白发,时光匆匆,令人感叹不已。
“山如屏障周遭在,难抵住、一段闲愁。”山峦依旧,但心中的愁绪却难以排遣。这里的“闲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深刻感悟。
“停杯无语思悠悠,飞絮蒙天,游丝著地,不要遮留。”诗人停下手中的酒杯,默默思考着生活的种种,思绪悠远。飞舞的柳絮和飘荡的游丝,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它们随风而逝,无法挽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融合,既展现了春日游湖的美好,又蕴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望云云在眼,思云云在心。
在眼云易见,在心云更深。
云栖向何处,不离墓前树。
儿心无时穷,云聚还复去。
思亲貌兴言,见亲插与圈。
近望见白日,远望悲黄泉。
儿今在远道,梦想楼居好。
还山会有时,洒饭琦上草。
我思仙人乃在玉尘金鳌之两峰,以松为巢云作宫。
白云松下来,夭矫如飞龙。
仙人骑云与天通,朝游蓬莱暮崆峒。
东分断鳌足,西擘三芙蓉。
兴来醉泼金壶汁,元气淋漓鬼神泣。
八窗虚明白日寒,万壑㟏岈翠涛湿。
昔年曾画匡庐山,置我采药山之间。
别来仿佛三十载,杏花落尽青春閒。
昨日相逢卧云者,因之欲访长松下。
白云悠悠江海空,瑶草金芝共谁把。
山中之人招不来,琥珀夜光生紫苔。
天寒茯苓傥可寄,与子跨鹤登瑶台。
螺川东去水冥冥,落日乌啼宰树青。
三径就荒陶令老,众人皆醉屈原醒。
锦袍仙去空怀李,华表归来或姓丁。
遗墨尚存封禅稿,高风谁筑聘君亭。
如公我亦悲先哲,有子天教得宁馨。
百世幽光应不泯,草堂长近少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