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震泽行,动荡玻璃色。
四万八千顷,浮天杳无极。
东西洞庭山,缥窈如泼墨。
与我相周旋,招之不可即。
冉里那复返,毛公久灭迹。
可怜水犀甲,石蕝化深碧。
更闻此山中,幽人无岁历。
老死不出山,何由识兵革。
回头笑句践,藉手妇人力。
一朝良弓藏,解使大夫惑。
去去不足道,此水可亡国。
今朝震泽行,动荡玻璃色。
四万八千顷,浮天杳无极。
东西洞庭山,缥窈如泼墨。
与我相周旋,招之不可即。
冉里那复返,毛公久灭迹。
可怜水犀甲,石蕝化深碧。
更闻此山中,幽人无岁历。
老死不出山,何由识兵革。
回头笑句践,藉手妇人力。
一朝良弓藏,解使大夫惑。
去去不足道,此水可亡国。
这首清代诗人吴铭道的《太湖舟中望洞庭诸山》描绘了诗人乘船在太湖上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对历史沉思的结合。首句“今朝震泽行”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接着“动荡玻璃色”以比喻手法形容湖面的波光粼粼,如同玻璃般清澈。诗人感叹湖面广阔,“四万八千顷,浮天杳无极”,展现出太湖浩渺的气势。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的洞庭山,“东西洞庭山,缥缈如泼墨”,运用生动的色彩描绘,形象地刻画出山峰的朦胧之美。他感慨自己与美景虽近在咫尺,却“招之不可即”,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距离的遥远。
诗人又提及历史人物毛公的消失,“冉里那复返,毛公久灭迹”,借古寓今,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随后,他提到水犀甲和石蕝化为碧绿,暗指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的力量。
诗中还提及山中的隐士,他们“老死不出山,何由识兵革”,反映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世隔绝。诗人借此批评勾践的忘恩负义,讽刺其“一朝良弓藏”,导致功臣受疑。最后,诗人以“去去不足道,此水可亡国”作结,警示人们勿因眼前的美景而忘却历史教训,暗示了水能成为国家兴衰的关键。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
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
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
尚有南飞雁,知君不忍看。
今日好相见,群贤仍废曹。
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绛叶拥虚砌,黄花随浊醪。
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
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
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
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
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
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
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
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魏太子》【南北朝·谢灵运】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https://shici.929r.com/shici/bMjVqHgR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