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甘泉路,君王不复来。
旌旗空缥缈,兰麝已尘埃。
宝鼎移朱舫,金茎卧绿苔。
柏梁春夜雨,惟有野棠开。
寂寞甘泉路,君王不复来。
旌旗空缥缈,兰麝已尘埃。
宝鼎移朱舫,金茎卧绿苔。
柏梁春夜雨,惟有野棠开。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拟汉宫》描绘了一幅寂寥而沧桑的宫廷景象。首句“寂寞甘泉路”以甘泉路的荒凉寂静,暗示了昔日皇权的辉煌不再,暗含着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之感。次句“君王不复来”直接表达了对往昔君王的怀念,以及对现今冷落的感慨。
接下来,“旌旗空缥缈,兰麝已尘埃”通过描绘曾经飘扬的旌旗如今只剩空虚的幻影,以及曾经芬芳的兰麝已化为尘土,进一步渲染了宫殿的荒凉与衰败。这两句寓言性地展现了岁月的侵蚀和人事的消磨。
“宝鼎移朱舫,金茎卧绿苔”描述了贵重的宝鼎被移到了红色的小船(朱舫)上,象征着权力中心的转移,而原本矗立的金色柱子(金茎)也已被青苔覆盖,显露出自然的痕迹,暗示了宫殿的废弃和无人问津。
最后一句“柏梁春夜雨,惟有野棠开”,以春天夜晚的细雨和盛开的野棠花作为结句,既点出时令,又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反衬出宫殿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宫遗迹,寓言性地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荆溪之山环千峰,摩空巉绝相争雄。
与公万仞俱壁立,祇有爽气蟠胸中。
荆溪之流碧满野,寒光秀色兼天泻。
与公雅量相对清,更觉波澜来笔下。
高门悬弧此日生,少年挥毫敌两京。
当时紫宸初射策,玉色临轩知姓名。
一旦横经向儒苑,凤掖銮坡去非远。
如今高卧尚琳宫,主父严徐见何晚。
向来皂盖先一州,龚黄已往无此流。
旰食我皇收士急,未容独乐林泉幽。
华堂宴笑春风里,水绿山青助公喜。
三槐功就却归来,寿如此山如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