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三元夕》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三元夕》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

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

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双条烛,烧将短。

香一缕,行消篆。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

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

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在元宵节时所作的一首述哀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以月亮的圆满与人间的分离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接下来的“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描绘了元宵节热闹非凡的景象,与上文的“月半”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痛。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一句,诗人通过与弟弟共度节日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的离世让诗人感到心如刀割,即使在欢庆的日子里也无法忘怀。

“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以及母亲生前未能亲眼见证儿子成长的遗憾。

“双条烛,烧将短。香一缕,行消篆”通过描述蜡烛的燃烧和香烟的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一句,诗人想象如果母亲还在世,此刻也应感到疲惫,这既是对母亲的关怀,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

最后,“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母亲团聚的愿望,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超越生死界限,希望能够早日与母亲团聚,不再受分离之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母亲的怀念和哀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江城子

胭脂坡上月如钩。问青楼。觅温柔。

庭院深沉、窗户掩清秋。

月下香云娇堕砌,花气重,酒光浮。

清歌皓齿艳明眸。锦缠头。若为酬。

门外三更、灯影立骅骝。

结习未忘吾老矣,烦恼梦,赴东流。

(0)

满庭芳.叹骷髅

携筇信步,郊外闲游。路傍忽见骷髅。

眼里填泥,口内长出臭莸。

潇洒不肯重说,更难为、再骋风流。

想在日,劝他家学道,不肯回头。

耻向街前求乞,到如今,显现白骨无羞。

若悟生居火院,死堕阴囚。

决裂心灰慷慨,舍家缘、物外真修。

神光灿,得祥云衬步,直赴瀛洲。

(0)

吴姬曲五首·其一

吴姬来,吴船荡漾湖花开。

隔堤迎笑欲飞举,不用少年多桨催。

问君青春得几许,看取架上红玫瑰。

(0)

临江仙

后院短墙临绿水,春风急管繁弦。

问谁亲按小婵娟。玉堂真学士,琳馆地行仙。

安得此身来此处,依稀一梦梨园。

江南刺史谩垂涎。据鞍肠已断,何况到尊前。

(0)

临江仙·其一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

天回春色到平芜。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

非君思我更谁欤。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

(0)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