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
《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全文
宋 / 谢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求田问舍是何时,随分生涯可乐饥。

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

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

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名为《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喜悦与关怀,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

首句“求田问舍是何时”,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关注,暗示了对子女未来生活的关心和期待。接着,“随分生涯可乐饥”一句,既是对子女生活状态的肯定,也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赞赏,强调了满足于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子女的成长过程,一个刚学会说话,一个将来能写诗,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学才华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亲子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家庭的关心,也暗含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认为他们都有良师指导,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追求。

最后,“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这句话表达了对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家庭的生计,而自己则不必过分担忧,如同“宁馨儿”(意指娇贵的婴儿)一般。这既是对子女的鼓励,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对子女成长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谢逸
朝代:宋   字:无逸   号:溪堂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生辰:1068-1113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猜你喜欢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四十七

微虫变化侧根粗,珍重台人号蔗姑。

争似坡公羁岭峤,赋成蜜唧笑胡卢。

(0)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十五

西望家山倍惘然,怪风盲雨度残年。

花名含笑知何意,药解相思亦可怜。

(0)

楸村送蘋果赋谢·其一

重里筠笼寄海南,寺闻未减树头甘。

年时最解相如渴,玉手搓香酒半酣。

(0)

上元前二夕范松浦太守招饮郡署即席有作

佳饰传柑胜事多,双榕桥下粲星河。

才逢瑞雨如珠洒,却讶仙槎犯斗过。

彩耀银幡春不夜,光连贝阙海无波。

黄堂一夕琴丝动,万井同赓麦秀歌。

(0)

九日宴游南郊和韵

结伴欢游野趣长,诗才深恐负重阳。

难除今日登高俗,预想明年此会狂。

吟兴剧防租吏败,兵灾愿借菊花禳。

中原莫得平安信,忧国还须罢举觞。

(0)

送史皋文丹书返里

跫然海外喜经过,归去其如装薄何。

赏尔奇文追玉局,问谁曲室伴维摩。

半屏山好游应倦,八月波平棹放歌。

稳向钓龙台下住,空中莫惜寄书多。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