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居中少,长才举最频。
初闻挽红粟,又往破黄巾。
代北犹屯虏,山东有未臣。
看公为世用,容我任天真。
直道居中少,长才举最频。
初闻挽红粟,又往破黄巾。
代北犹屯虏,山东有未臣。
看公为世用,容我任天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次抚州高使君韵》。诗中以“直道”开篇,表达了坚守正直之道的决心与勇气。接着,“居中少”和“长才举最频”两句,既是对自身才能的自信表述,也暗含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反思。
“初闻挽红粟,又往破黄巾。”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以“挽红粟”和“破黄巾”分别象征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力。
“代北犹屯虏,山东有未臣。”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北方边境仍有敌寇驻扎,东方地区尚未完全归顺,暗示了国家统一与稳定面临的困难。
最后,“看公为世用,容我任天真。”诗人表达了对高使君(即抚州高使君)的敬佩之情,认为他能够为国家效力,而自己则愿意保持本真,或许意味着诗人对自己角色定位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个人责任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道德自觉。
秋云压山山欲低,山光倒泻青琉璃。
绕麓松枝老龙怒,奔涛卷地风凄凄。
古殿阴森影金粟,月黑深廊飞蝙蝠。
北接荒原冢纵横,枯榛断莽土花绿。
幽崖寂寞清露堕,永夜虚林生野火。
当日观军出使人,贤愚魂魄空山锁。
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