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洋六月放舟还,水竹千重咫尺间。
龙抱石根翻急濑,天凭溪力割青山。
人烟几处闻新哭,柳色经年忆旧攀。
争似澄江垂钓叟,一竿无语伴鸥闲。
茶洋六月放舟还,水竹千重咫尺间。
龙抱石根翻急濑,天凭溪力割青山。
人烟几处闻新哭,柳色经年忆旧攀。
争似澄江垂钓叟,一竿无语伴鸥闲。
这首清代诗人耿介的《由南平至闽》描绘了夏日乘舟归乡的情景。首句“茶洋六月放舟还”,点明了时间与出行方式,炎热的六月,诗人乘船归来,流露出归心似箭的心情。接下来的“水竹千重咫尺间”通过密集的水竹和近在眼前的景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与宁静。
“龙抱石根翻急濑”运用比喻,形容水流湍急,仿佛龙在石根翻腾,生动地刻画了溪流的动态。而“天凭溪力割青山”则写出了溪流的力量,仿佛连天也被带动,切割出两岸的青山,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人烟几处闻新哭”一句,诗人听到远处传来哀泣声,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争似澄江垂钓叟,一竿无语伴鸥闲”,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宁愿像江边垂钓的老者那样,静静地垂钓,与鸥鸟为伴,享受那份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的淡泊心境。
香迎晓白。看烟佩霞绡,弄妆金谷。
倦倚画阑,无语情深娇足。
云拥瑶房翠暖,绣帐卷、东风倾国。
半捻愁红,念旧游、凝伫兰翘,瑞鸾低舞庭绿。
犹想沈香亭北。人醉里,芳笔曾题新曲。
自剪露痕,移取春归华屋。
丝障银屏静掩,悄未许、莺窥蝶宿。
绛蜡良宵,酒半阑、重绕鸳机,醉靥争妍红玉。
六桥春浪暖,涨桃雨、鳜初肥。
正短棹轻蓑,牵筒荇带,萦网莼丝。依稀。
岸红溯远,漾仙舟、误入武陵溪。
何处金刀脍玉,画船傍柳频催。芳堤。渐满斜晖。
舟叶乱、浪花飞。听暮榔声合,鸥沈暗渚,鹭起烟矶。
忘机。夜深浪静,任烟寒、自载月明归。
三十六鳞过却,素笺不寄相思。
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签声时度。
倦脱纶巾,困便湘竹,桐阴半侵朱户。
向抱影凝情处。时闻打窗雨。耿无语。
叹文园、近来多病,情绪懒,尊酒易成间阻。
缥缈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
翠幕深中,对徽容、空在纨素。
待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
壮兮沧溟跨蛟龙,丽兮霄汉垂螮蝀。
疑若有神施磨砻,巩然不动如华崧。
环瞻山幄凝翠空,俯睨溪纹织微风。
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来掩映扶桑红。
车马飒沓西复东,宏规硕利繄谁功。
竞将大年寿我公,愿与此桥俱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