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满中园,氛氲罗秀色。
不见仙山云,倚琴空太息。
沈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
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蛾眉返清镜,闺中不相识。
嘉树满中园,氛氲罗秀色。
不见仙山云,倚琴空太息。
沈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
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蛾眉返清镜,闺中不相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与淡漠的情感氛围。开篇“嘉树满中园,氛氲罗秀色”写景,画出一番繁茂而又不失优雅的庭院风光,其中“嘉树”指美丽的树木,“氛氲”形容树叶浓密,“罗秀色”则是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迷人色彩。
然而,紧接着“不见仙山云,倚琴空太息”一句,却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然。这里的“仙山云”可能象征着遥远的理想或精神寄托,但诗人却表示看不见,这种视而不见的状态,与其倚靠在琴边发出了长叹,流露出一种无法达到的憧憬与无奈。
下面的“沈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陷入沉思,其情感纠葛如同梦境般模糊不清,同时又似乎对往事的怨恨毫不在意,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显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接着,“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一句,通过时光流转和太阳移动的情景,暗示了青春易逝与时间无情。诗人似乎在叹息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接受了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最后两句“蛾眉返清镜,闺中不相识”则写出了对美好事物的淡漠和隔绝。这里的“蛾眉”是形容女子的秀眉,“返清镜”可能意味着面对镜中的自己,却感到陌生与隔离。诗人在闺房之中,似乎已经不再认识那个曾经渴望美好事物的自己,这种自我疏离的情感,更深化了整首诗的淡漠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
凉月衔云,清风出谷,秋满人间。
况出水芙蓉,诗篇绝丽,环溪修竹,酒兴将阑。
子羽湖头,伯通桥畔,好友相思尝往还。
扬舲去,见停来顾渚,望去吴关。横塘暑气将残。
更微雨初过销夏湾。
只陂有鸡栖,人归画舫,丘当虎去,寺在青山。
畴昔曾游,石城深处,夜月清樽酹未干。
歌词罢,向旗亭试听,可有双鬟。
林花初放,捧霞觞、遥望敬亭山色。
绕地珠绳箕宿转,光满谢公楼侧。
阙里遗贤,石渠继世,曾讲诸儒易。
廿年节度,一身高寄如客。
督学齐鲁之间,湖西作镇,到处称申伯。
天下山川游览遍,无数文章堆积。
前遇吴关,今过瓯海,千里长相忆。
才过甲子,为君重数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