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不辰,君固非而臣自是;
死焉得所,身虽夷而心则华。
生也不辰,君固非而臣自是;
死焉得所,身虽夷而心则华。
这首诗《余阙庙》由明代诗人胡缵宗创作,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
“生也不辰,君固非而臣自是”,开篇以“不辰”点出命运的不公与无奈,意指在生前,君主可能并不理解或重视臣子的忠诚与付出,而臣子却坚信自己的立场与选择。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忠诚与理解之间的鸿沟。
“死焉得所,身虽夷而心则华”,后句则转向对死亡的思考。即使在死后,忠诚与高尚的品质依然得以彰显,即便身体遭受磨难,心灵却因坚守信念而更加璀璨。这不仅是对个人牺牲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主义和道德价值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对生命价值、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追求者精神世界的高度赞扬。
大地山河属司马,云阙岧峣都洛下。
夕阳亭上已卖国,无与东门长啸者。
铜驼荆榛不成春,华林转眼为樵薪。
连墙枯骨若有声,啾啾知是清谈臣。
中原虽远江东近,典午偏安姑莫问。
苻坚百万捲淝波,犹有安石能强晋。
嗟今玉辇竟蒙尘,将相受辱甘帼巾。
求如西晋已觖望,万世遗笑无人秦。
壁立屏星照古鄞,两年霹雳快嚬呻。
圆珠山下月初晓,苍玉洞前梅自春。
冰雪要教醒醉眼,乾坤何可少斯人。
葛强旧是樽前客,欲化为龙奈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