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晴对月》
《初晴对月》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平生爱明月,岂以解烦燠。

及兹霜夜对,任使体生粟。

冰天凝绀冷,氛祲避不触。

煌煌七金徽,但挂寒斗曲。

萧萧瞀栖叶,悄悄鼾眠屋。

三更清到骨,乱以杯中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qíngduìyuè
sòng / zhānglěi

píngshēngàimíngyuèjiěfán

shuāngduìrèn使shǐshēng

bīngtiānnínggànlěngfēnjìnchù

huánghuángjīnhuīdànguàhándòu

xiāoxiāomàoqiāoqiāohānmián

sāngèngqīngdàoluànbēizhōng绿

注释
烦燠:烦闷和炎热。
霜夜:下霜的夜晚。
体生粟:身体因寒冷而起鸡皮疙瘩。
冰天:极寒的天气。
氛祲:阴霾、不祥之气。
七金徽:指北斗七星。
寒斗曲:寒冷的角落。
瞀栖叶:昏暗中的树叶声。
鼾眠屋:熟睡在屋内的人发出的鼾声。
清到骨:清冷深入骨髓。
杯中绿:借指酒。
翻译
我一生都喜爱明亮的月亮,难道只是为了排解烦闷和炎热。
在这霜降的夜晚,任凭身体因寒冷而颤抖起鸡皮疙瘩。
冰冷的天空凝结成深蓝色,阴霾都不敢靠近。
那七颗金色的星星,只在寒冷的角落闪烁。
树叶在风中瑟瑟作响,屋内的人已沉睡打鼾。
深夜的清凉直达骨髓,只能借酒消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诗人在明月之下,对着霜冷的夜空,感受到了心灵深处的宁静和清凉。"平生爱明月,岂以解烦燠"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并非仅是为了驱散烦躁,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及兹霜夜对,任使体生粟"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清冷的夜晚,霜花凛凛,诗人的身体仿佛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这种清凉。"冰天凝绀冷,氛祲避不触"中,“氛祲”指的是水气或云气,这里形容了夜晚空气的寒冷,连云气都似乎要结成霜。

"煌煌七金徽,但挂寒斗曲"描绘了一幅星空图景,"七金徽"可能指的是北斗七星,它们在黑暗中闪耀着光芒,却又是那样的冷寂,只悬挂于寒冷的夜空之中。

"萧萧瞀栖叶,悄悄鼾眠屋"则转而描写了树木和住宅的情况,"瞀栖"形容叶子的簌簌声,而"鼾眠"则是房檐上的瓦片覆盖着尘埃,看似沉睡一般,这些都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最后两句"三更清到骨,乱以杯中绿"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深夜里,感受到了一种彻骨的清凉,而酒中的液体也仿佛变得清冽可人,这里的“绿”可能指的是酒色或是对清新的形容。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操。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再赋·其三

脩眉入幽梦,起费西南望。

终愿学柳文,买泉筑愚堂。

错磨高壁翠,日日在我旁。

忽在新野邹,行从泰山羊。

城中瞻使君,驾鹤高驰翔。

诗成堕人世,字字含风霜。

平生仰止勤,不但上下床。

顾许俗士驾,平参丈人行。

封姨岂嗔予,震怒挟阿香。

知公终可恃,不记当趋装。

清欢岂有极,夜色来苍苍。

(0)

书怀示友十首·其七

仲舒老一经,策世非所长。

瓦鼎荐蔬食,但取充饥肠。

伟哉贾生书,开阖有耿光。

既珍亦可饱,举俗不见尝。

(0)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其二

木枕蒲团病更宜,从教恶少事鞍鞿。

元无王老又何怨,不有曲生谁与归。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0)

别诸周二首·其二

陇云知我欲船开,飞过江东还复回。

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0)

虞美人·其三

飞琼晓压梅枝重。酒面羊羔冻。谁将缟带逐车翻。

明月秦楼昨夜、不胜寒。何须卷起重帘幕。

愁怕春罗薄。玉杯持劝醉厌厌。

无奈有人笼袖、出香尖。

(0)

朝中措·其五

秋山横截半湖光。湖渚橘枝黄。

纨扇罢摇蟾影,练衣已怯风凉。

插红裂蟹,银丝鲙鲫,莫负传觞。

醉里乾坤广大,人间宠辱兼忘。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