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同行,五事分情。山谷为亢,金跃始旷。
居学为修,木荣众求。尊彊为治,如火灼视。
江海无为,似水推移。导引作寿,土则坤久。
四时相守,民莫不有。民各知子,鲜克知母。
水火木金,反为土沉。义仁智礼,是古非今。
此惟圣德,澹然无极。众美从之,以归至域。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名同帝,与一同流。纯素之一,惟神在室。
干越不用,其宝倍密。不亏其纯,其纯乃真。
不杂其素,其素乃具。乃真乃具,五星天聚。
五德同行,五事分情。山谷为亢,金跃始旷。
居学为修,木荣众求。尊彊为治,如火灼视。
江海无为,似水推移。导引作寿,土则坤久。
四时相守,民莫不有。民各知子,鲜克知母。
水火木金,反为土沉。义仁智礼,是古非今。
此惟圣德,澹然无极。众美从之,以归至域。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名同帝,与一同流。纯素之一,惟神在室。
干越不用,其宝倍密。不亏其纯,其纯乃真。
不杂其素,其素乃具。乃真乃具,五星天聚。
这首诗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象征意义,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治理国家的深刻哲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旨在表达圣人品德的高深与纯粹。
“五德同行,五事分情”,开篇点明了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山谷为亢,金跃始旷”、“居学为修,木荣众求”、“尊彊为治,如火灼视”、“江海无为,似水推移”、“导引作寿,土则坤久”,通过五行的特性,分别对应了不同层面的道德品质与治理方式,形象地描绘了圣人品德的广阔与深远。
“四时相守,民莫不有”,强调了圣人品德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如同四季更替,不可或缺。
“民各知子,鲜克知母”,揭示了人们往往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却难以察觉自身的不足,暗含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水火木金,反为土沉”,通过五行之间的相互转化,表达了圣人品德的包容与调和。
“义仁智礼,是古非今”,强调了传统美德的价值,反对随波逐流,倡导坚守正道。
“此惟圣德,澹然无极”,总结了圣人品德的高深与纯粹,如同大海般宽广,无边无际。
“众美从之,以归至域”,表达了圣人品德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如同引领众人走向至善之地。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圣人生前后的宁静与超脱。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进一步强调了圣人的内心平静与无忧无虑。
“其名同帝,与一同流”,将圣人的影响力比作帝王,表明其品德与智慧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纯素之一,惟神在室”,强调了圣人品德的纯粹与神圣,如同神灵一般存在于内心深处。
“干越不用,其宝倍密”,通过比喻,表达了圣人品德的珍贵与独特性。
“不亏其纯,其纯乃真;不杂其素,其素乃具”,强调了圣人品德的纯粹与完整,不被外界所玷污。
“乃真乃具,五星天聚”,最后以天象的聚合,象征圣人品德的圆满与崇高,如同天上的星辰汇聚,照亮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五行的巧妙运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圣人品德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其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