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立秋之日对远方好友元九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浓郁的乡愁与友谊。
首句“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诗人在一片柳荫之下下了马,然后独自一人走上了长堤。这两句描绘出一种闲适而又有些孤独的画面。
接着,“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旧友的深切思念。这里的“故人”指的是元九,而“新蝉三两声”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用以衬托诗人的情感,使得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中间两句“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自然风光。曲江流过城中的景致,以及对岸的江陵城,都让人感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末尾两句“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元九虽相隔千里,但在这立秋之际都怀有相同的情感。这里强调了友谊超越时空的特性,即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秋天所带来的独特情怀。语言平和、意境宁静,充分展现了白居易朴实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诗风。
六丁开两壁,不知始何年。
中间一崆峒,可为几客延。
我来拂石坐,倾耳听潺湲。
古榕蔽天罅,一瀑穿峡悬。
四时宿雨露,亭午饮虹烟。
神公忽震怒,想将潜蛟鞭。
至今空山惊,莽草连飞泉。
宜调松琴操,更闻铁笛传。
山僧避侬赋,饮溜枕苔眠。
兴怀内讧日,鼎鼎百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