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如梦复如痴,不遣张温独失机。
为问义真何面目,洛阳宫殿作灰飞。
忠臣如梦复如痴,不遣张温独失机。
为问义真何面目,洛阳宫殿作灰飞。
这首诗《咏史(其二)》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陈普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忠臣如梦复如痴”,以“梦”和“痴”来形容忠诚,既赞美了忠诚者的理想主义情怀,也暗示了忠诚在现实中的脆弱与不易实现。这里的“梦”可能指的是忠诚者对于理想国或公正世界的憧憬,“痴”则可能是对这种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便面对现实的残酷也不放弃。
次句“不遣张温独失机”,提到的是历史上的张温事件。张温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因被误认为叛变而被杀。此句强调忠诚不应孤立无援,呼唤着社会应当给予忠诚者足够的支持与理解,避免无辜的牺牲。
后两句“为问义真何面目,洛阳宫殿作灰飞”,将话题转向对历史中正义与真实面貌的追问。这里“义真”指真正的正义与真相,而“洛阳宫殿作灰飞”则是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对正义最终能否得到昭雪的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探讨了忠诚、正义与历史真相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现实世界中这些价值观念的挑战与困境。
回文未动机心忙,幼时学刺双鸳鸯。
渐摹小景作芦雁,稍引初智成麇獐。
几回停线望长晷,年深勾拨入教坊。
宫罗裁就绣御用,伴伍推让尊前行。
一丝欲理三涤手,龙凤密凑云分光。
臂垂枯木挂猿狖,眼注寒水明鹙鸧。
瘖瘖蜩蝉壳未脱,栉栉蚕腹丝为僵。
晴天日杲等馀事,清夜膏继争毫芒。
鸣机裂下绷忽解,掴掴一弗声闻廊。
千秋万岁奉圣王,若比倚市真谁强。
绿峰在头上,落月在脚下。
点点烟鬟开,春晴真无价。
红泉响哀玉,苍石饮渴马。
林穷兰雪香,厓古萝衣挂。
属闻绝壑底,松声更清洒。
世远事难即,趣深月弥暇。
谁知须臾间,白云已无罅。
都失眼中奇,茫然独悲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