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可惜·其三》
《可惜·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中厨烧笋熟,下箸忽凄然。

不视高堂膳,难归下海田。

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

未拔贲禺郡,明春可劳旋。

(0)
鉴赏

这首诗《可惜(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中厨烧笋熟”,描绘了家中厨房里烧制的竹笋已熟,本应是温馨的家庭场景,却因下文的转折而变得沉重。接着,“下箸忽凄然”一句,通过主人公拿起筷子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悲凉与哀伤,这种情感的突然爆发,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

“不视高堂膳,难归下海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主人公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看到父母的饭食,也无法回到家乡的田地,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与无奈。这种无法团聚的遗憾,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离别之痛。

“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这里使用了“三妇”的典故,可能是指主人公的妻子、母亲以及姐妹三人,他们的眼泪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共同的悲伤与无助。同时,“身恐一人捐”则暗示了主人公担心自己可能会成为遗孤,这种担忧更加深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最后,“未拔贲禺郡,明春可劳旋。”这句话意味着主人公还未从贲禺郡返回,到了明年春天,他或许就能回家了。然而,这里的“可劳旋”并非肯定,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未来既抱有希望又充满忧虑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与脆弱。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对牡丹

轻云笼日雨收尘,天作奇花照眼明。

莫道岭边无好况,吾今春在洛阳城。

(0)

偶书·其一

形影相随甫半年,皇恩今日放归田。

回头一梦惊初觉,敢把穷通更问天。

(0)

王氏阁旧名拾青郡守王藻以余寓居易名来仙

仙宫岭下来仙阁,太守更名为我来。

来既有时归有日,泠然从此御风回。

(0)

览镜

三窜湖南与岭南,生涯破荡孰能堪。

归田莫虑饥寒迫,眼下新来有卧蚕。

(0)

怀何伯震

我别家时君在床,后来南北两相忘。

直饶伏枕到新岁,也胜投身居瘴乡。

孤节未尝交世俗,清贫何以度星霜。

皇天默相谁窥得,看取它年吾道光。

(0)

滩声·其一

长滩斗折转城隅,激浪飞声昼夜俱。

猛讶龙骧带雷雨,缓疑仙会集笙竽。

吟风古木那能和,弄影幽禽只自娱。

我已无心到天籁,凭栏聊为一踟蹰。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