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周六甲,素发已飘萧。
况馀几寒暑,不复恋乐郊。
空祝南山寿,南山自岧峣。
草木虽零落,春阳发枯条。
人没不再生,日暮还复朝。
日暮还复朝,逝者其如何。
魂气将安之,岂复还其家。
哀哀执绋人,薤露徒兴歌。
惟有清宵月,流辉照岩阿。
才看周六甲,素发已飘萧。
况馀几寒暑,不复恋乐郊。
空祝南山寿,南山自岧峣。
草木虽零落,春阳发枯条。
人没不再生,日暮还复朝。
日暮还复朝,逝者其如何。
魂气将安之,岂复还其家。
哀哀执绋人,薤露徒兴歌。
惟有清宵月,流辉照岩阿。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拟挽歌诗三首(其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首句“才看周六甲”暗示岁月匆匆,转眼已是老年,"素发已飘萧"描绘了白发稀疏的景象,显示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况馀几寒暑,不复恋乐郊”进一步强调时间无情,不再留恋世俗欢乐。
诗人感叹“空祝南山寿”,南山巍峨,象征长寿,然而自己无法抗拒岁月,只能空有祝愿。“草木虽零落,春阳发枯条”寓言生命轮回,即使草木凋零,春天还会带来生机,但人的生命却无法再生。
“人没不再生,日暮还复朝”直接点明死亡的必然,日出日落,昼夜更替,人的生命如同日暮后的朝阳,虽然结束,但新的一天总会来临。最后,诗人表达对亡者的哀思,“魂气将安之,岂复还其家”,灵魂何处安放,令人悲痛不已。
“哀哀执绋人,薤露徒兴歌”描绘出送葬队伍中人们的悲痛,唯有“惟有清宵月,流辉照岩阿”留下永恒的寂静与月光,成为对逝者的无尽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白日沦西汜,沧海无回波。
四时更代谢,奈此迟暮何。
我欲制颓光,惜无鲁阳戈。凭高望八荒,■眖迷山阿。
惊风振江海,山林无静柯。
兽狂走四顾,旷野弥絓罗。
西登广武山,北顾望三河。
蓬蒿蔽极目,人少虎狼多。
喟然发长叹,抚剑徒悲歌。
矮檐风雨送蜗牛,有客来誇百尺楼。
阖郡池台皆下瞰,背城湖海亦全收。
清时未放徒高卧,半世胡为故倦游。
解尽橐金君计决,月明长笛起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