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移锡住城西,绿绕春波引杖藜。
翡翠满身衣有异,鹭鸶通体格非低。
风摇柳眼开烟小,暖逼兰芽出土齐。
犹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
城东移锡住城西,绿绕春波引杖藜。
翡翠满身衣有异,鹭鸶通体格非低。
风摇柳眼开烟小,暖逼兰芽出土齐。
犹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闲适自得的情趣。
"城东移锡住城西,绿绕春波引杖藜。" 这两句表明诗人从城市的一侧搬到另一侧居住,这里的“锡”可能指的是行李或家具,而“绿绕春波”则是形容春天水边的景色,春水生辉,周围长满了绿色的植物,"引杖藜"则是在描写诗人携带着自己的拐杖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
接下来的"翡翠满身衣有异,鹭鸶通体格非低。" 一句,则是通过对鸟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感。翡翠通常指的是美丽的羽毛,而“满身衣有异”则暗示诗人的内在情感得到了外在景物的映照;"鹭鸶通体格非低"中的“鹭鸶”是水鸟的一种,通过对这类高贵鸟类形态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是凡俗可比。
再往下看,"风摇柳眼开烟小,暖逼兰芽出土齐。" 这两句则是从动态和温热的角度进一步描绘春天的气息。"风摇柳眼开烟小"中,“柳眼”即柳絮,被风轻轻摇曳,显得细小而迷人,而“暖逼兰芽出土齐”则是在描述春日温暖的阳光催促着兰花的生长,一切似乎都在这个季节里同步发展。
最后,"犹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未被发现或不为人知之景致的一种向往和探索。这里的“犹有幽深”表明诗人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美丽景象,而“剡溪乘棹入耶溪”则是在具体描写诗人乘坐小船,穿梭于一条叫做“剡溪”的溪流之中,向着更远、更隐秘的地方前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境界的深刻领悟和喜悦的心境。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去年人壮今年老,去年人众今年少。
爷娘饿死葬荒郊,妻儿卖去辽阳道。
小人原有数亩田,前年尽被豪强圈。
身与庄头为客作,里长尚索人丁钱。
庄头水涝家亦苦,驱逐佣工出门户。
今朝有粥且充饥,那得年年靠官府!
商量欲向异方投,携男抱女充车牛。
纵然跋步经千里,恐是逃人不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