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柄丹葩展未齐,晚风人立画亭西。
翠衿双鸟翩翩下,应识莲花似越溪。
绿柄丹葩展未齐,晚风人立画亭西。
翠衿双鸟翩翩下,应识莲花似越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花卉景象。首句“绿柄丹葩展未齐”以“绿柄”和“丹葩”对比,绿与红的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花朵初绽时的娇嫩与活力。“展未齐”则暗示了花开的不完全,预示着后续将有更多的美丽绽放。
接着,“晚风人立画亭西”一句,通过晚风的轻拂,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风中带着画家的笔触,将这幅自然美景定格在画亭的一隅。这里的“人立”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姿态,也暗含了诗人对这一瞬间美景的驻足欣赏。
“翠衿双鸟翩翩下”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两只翠绿色羽毛的鸟儿从空中轻盈飞落,它们的出现为静谧的花丛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这里的“翩翩下”不仅描绘了鸟儿飞翔的姿态,也暗示了它们对这片美丽景色的欣赏与喜爱。
最后一句“应识莲花似越溪”,巧妙地将眼前的花朵与遥远的越溪之莲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独特美的赞叹。这里的“应识”二字,既是对鸟儿可能的感知的推测,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他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被这种美所吸引,感受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夏日花丛中的自然之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触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无渡河,浪花无蒂高峥嵘。
莫登楼,茫茫芳草难为情。
华轩宝马只好路旁看,冶金伐石空留后世名。
古来惟有竹林诸人称达生,一醉之外万事鸿毛轻。
可怜痴人竞声利,坐使方寸森五兵。
散花洲上青山横,野鱼可脍菰可烹。
脱冠散发风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倾。
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
杜门复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
猩红鸭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繁华一梦忽吹散,闭眼细思犹历历。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
雨来猛打窗,灯暗犹照壁。
老人耿不寐,抚事悲夙昔。
风生桔柏渡,马病金牛驿。
袅枝猿下饮,登树熊自掷。
危巢窥鹘栖,深雪见虎迹。
至今清夜梦,犹想嶓山碧。
废弃谢功名,老疾辍行役。
赋诗虽不工,聊用慰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