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年龄及七旬,田园稍给未全贫。
儿孙初识传儒业,世俗还称作贵人。
门外湖山浑可乐,沙头鸥鹭更相亲。
莫将尘事干吾虑,已向君王乞此身。
已是年龄及七旬,田园稍给未全贫。
儿孙初识传儒业,世俗还称作贵人。
门外湖山浑可乐,沙头鸥鹭更相亲。
莫将尘事干吾虑,已向君王乞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旬老人退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即明确指出尽管年事已高,但家中尚未陷入极度贫困。儿孙们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家庭在世俗眼中仍被视为尊贵。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家族教育的重视,也透露出社会对于知识分子地位的认可。
接下来的“门外湖山浑可乐”写出了老人退隐后的生活环境和心境。湖山之美,带给他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快乐,这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沙头鸥鹭更相亲”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中的细节。沙头,即河岸之沙滩,鸥鹭,即水鸟,这些自然界的小生灵在诗人的眼中成为了他亲密的朋友。这不仅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最后两句“莫将尘事干吾虑,已向君王乞此身”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排斥,以及他对于个人的自由与自主生活的追求。诗人似乎在诉说,他已经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从世俗琐事中解脱出来,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