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亭疏沼隔尘埃,白白朱朱次第栽。
人面春风俱不老,板舆日日看花来。
筑亭疏沼隔尘埃,白白朱朱次第栽。
人面春风俱不老,板舆日日看花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通过筑亭疏沼、种植花木,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美的环境。诗人以“人面春风俱不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母亲长寿的祝愿。整首诗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超然达观人生态度的追求。在方岩山下,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也借此表达对仙人般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并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仙境,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内心平静、生活和谐的追求上。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有文支拄山与川,恍人有脊屋有椽。
我立此语非徒然,眼下现有三千年。
远矣周孔隔地天,手语目听交鸣弦。
伍德替代如奔泉,扫去碌碌留圣贤。
此事担当在几筵,耿耿一发天宇悬。
丈人家世留青毡,文字碧水流潺湲。
从来不与时媚妍,姜坞先生此粥饘。
百年乔木参风烟,公来再饮唐山泉。
龙堂蛟室来眼前,吾今只可烂漫眠。
梦里不须书绕缠,醒亦毋为世教挛,眼见地塌天回旋。
仆夫劳梦破昔昔,酒酽歌圆忽今夕。
该为屠肆鼓刀人,埔也诸侯老宾客。
少年去我何堂堂,对酒当歌吁可惜。
若论当时意气场,奉诚子弟皆头白。
西京绝技擅郭张,南院新谱翻康王。
千金共说盐为笑,一曲能回木作肠。
但使人生皆此夜,不知何处是它乡。
筵前按曲谁前辈,无复何戡故人在。
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
君不见邹生一徽悲楚怀,公子亦为雍门哀。
此间行乐岂叹所,且开笑口呼杯来。
答剌棱登一声歇,楼前唯有茫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