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谷口未为贫,安得生涯似子真。
平日固知穷有鬼,年来更觉老欺人。
短檠颇怯蝇头字,蠹简时揩鼠迹尘。
儿女岂知黄卷乐,苦嫌无补废精神。
躬耕谷口未为贫,安得生涯似子真。
平日固知穷有鬼,年来更觉老欺人。
短檠颇怯蝇头字,蠹简时揩鼠迹尘。
儿女岂知黄卷乐,苦嫌无补废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夜晚静坐时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状态。开篇“躬耕谷口未为贫”表明诗人虽然自己亲自动手耕种田地,但并不觉得这是穷困的表现。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接受与享受。紧接着“安得生涯似子真”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够像古代圣贤子孙那样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中间两句“平日固知穷有鬼,年来更觉老欺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贫穷的理解——穷困之中自有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同时,也感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体会到世事的虚幻和人的欺骗。
“短檠颇怯蝇头字,蠹简时揩鼠迹尘”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写作的情景。短檠即书桌,蝇头字形容字迹很小,而蠹简是古代竹简上因年久而有虫蛀的痕迹。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夜静人稀时专注写作的情景。
末尾“儿女岂知黄卷乐,苦嫌无补废精神”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深刻感受。黄卷指的是古代书籍,诗人享受阅读和学习的乐趣,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没有太多实际的成果,对于自己精神上的投入有所怨恨。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贫穷、写作和学问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
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
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
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
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
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体筵侧傍,仍与中贤。
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权。
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