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慈恩寺附近的幽静居所,经常去那里采摘野生草药。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同行时的自在和对俗世纷扰的超脱。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他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受,"采薇"不仅是生活上的需要,也象征着一种回归自然、简约生活的意愿。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一起行走时的从容自得,以及在河边谈话时对时间的忘却和对归家的淡漠。这里的"忘归"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放弃。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这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石磬敲击的声音在青绿的树林中回响,以及人们对突然起飞的白鹭感到惊讶。这既是景象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腻感受。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他对世间纷争和浮华之事表示惋惜,因为这些都与他的道德理念不符。这也表明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