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头冷韵蔚琼英,风雨重阳正满城。
此老白衣隔溪过,亦安知不遇渊明。
担头冷韵蔚琼英,风雨重阳正满城。
此老白衣隔溪过,亦安知不遇渊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卖菊老人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微妙融合。
首句“担头冷韵蔚琼英”,以“冷韵”形容秋风中的菊花,既突出了菊花在寒风中的坚韧之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转。“蔚琼英”则将菊花比作珍贵的美玉,赞美其高洁与美丽。这一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次句“风雨重阳正满城”,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一个传统节日,常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相关联。风雨中的城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活的不易。这一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色彩。
后两句“此老白衣隔溪过,亦安知不遇渊明”,转向对卖菊老人的描述。通过“白衣”这一细节,刻画了老人朴素的形象,同时也暗含着对隐逸文化的向往。诗人巧妙地将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的名字融入诗句中,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生活方式的敬仰。这一句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卖菊老人可能拥有的精神世界,以及诗人对其潜在人格魅力的认同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季节的更迭,还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病身秪要早投闲,乞得高安政小安。
山水秋来浑是画,楼台高处自生寒。
登临未足还辞去,老大重来毕竟难。
碧落翠微好将息,清风明月梦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