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将天讨,出南征。文如阿阁凤,武如牧野鹰。
兵行司马法,漕转屯田丁。
鹿山放麑万众泣,虎穴取䖘千人惊。
东屯西屯露书布,南徯北徯壶浆迎。
蛮奴授首,鳖子献城,三危送款,孤竹输平。
蓝之山,截海断,峡之水,吞湘汉。
大将军,持庙算,直向刑塘筑京观。
嗟嗟小蛮触,尚尔争雌雄,将军大势破竹下,拾土补地裂中国。
长城无再坏,昆崙天柱无再折。
盘石永安,金瓯罔缺。
我颂摩崖千丈碑,大字如斗光夺月。
大将军,将天讨,出南征。文如阿阁凤,武如牧野鹰。
兵行司马法,漕转屯田丁。
鹿山放麑万众泣,虎穴取䖘千人惊。
东屯西屯露书布,南徯北徯壶浆迎。
蛮奴授首,鳖子献城,三危送款,孤竹输平。
蓝之山,截海断,峡之水,吞湘汉。
大将军,持庙算,直向刑塘筑京观。
嗟嗟小蛮触,尚尔争雌雄,将军大势破竹下,拾土补地裂中国。
长城无再坏,昆崙天柱无再折。
盘石永安,金瓯罔缺。
我颂摩崖千丈碑,大字如斗光夺月。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大将南征歌》,描绘了一位大将军南征的壮丽场景。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大将军的文韬武略,他如同阿阁中的凤凰、牧野的雄鹰,行事遵循古代名将司马法,同时运用屯田策略,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斗中,大将军展现了果断和威慑力,使得敌军望风而降,民众箪食壶浆以迎。
诗人描述了鹿山放麑(释放幼兽)的和平举动,以及深入虎穴取得胜利的英勇,展现了大将军的仁德与勇猛。战争的结果是蛮夷归顺,疆域扩大,显示出国家的稳固和统一。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大将军的战略高远,如同长城般坚固,昆仑天柱般不可动摇,象征着国家的永久安宁。
最后,诗人以摩崖上的千丈碑和大字形象地歌颂了大将军的功绩,赞美其光芒四射,犹如斗星照亮夜空。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对大将南征胜利的热烈赞美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好春华。却装成、芳草天涯。
庭下帘前,惹得心事如麻。
更孤立、临风无语,落红轻点窗纱。
呢喃燕,衔泥罢,差池又向谁家。连日曾驱犊车。
看娇鸟成群,呖呖啼花。妙舞清歌,断送春色堪嗟。
漫天飞尽伤心絮,朱阁扃、泪眼难遮。
可能把、明春丽景,今岁先赊。
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
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
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
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
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
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
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