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不必众,邂逅三五人。
酌酒不在多,浅深十许巡。
高可登即登,不复拘日辰。
可饮即与饮,无问刍牧民。
九月向十月,丹枫日以新。
城东有奇阜,霜寒出嶙峋。
一眺鸿背上,啸歌岸风巾。
吾虽愧孟嘉,不作桓温宾。
游山不必众,邂逅三五人。
酌酒不在多,浅深十许巡。
高可登即登,不复拘日辰。
可饮即与饮,无问刍牧民。
九月向十月,丹枫日以新。
城东有奇阜,霜寒出嶙峋。
一眺鸿背上,啸歌岸风巾。
吾虽愧孟嘉,不作桓温宾。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方回的作品,属于宋末元初时期。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游和品酒之乐的诗句。开篇“游山不必众,邂逅三五人”表达了作者对独自或与少数知己共同游山的偏好,不需要大队人马的喧嚣。接着,“酌酒不在多,浅深十许巡”则是说品酒的乐趣并不在于数量多少,而是在于细细品味,每次只需浅尝即可。
“高可登即登,不复拘日辰”表达了作者对于登山、赏景时那种不受时间限制的自由态度,只要有心情,就立即行动,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时间。而“可饮即与饮,无问刍牧民”则是说只要酒好,就与朋友共酌,不必在乎对方是否为农牧之人。
诗中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九月向十月,丹枫日以新”。此句写出了秋季红枫叶的颜色愈发鲜艳,且每一天都显得新奇。紧接着,“城东有奇阜,霜寒出嶙峋”则是说城东有一座奇特的山峰,当霜冻降临时,这个山峰就更加突兀、壮观。
最后两句“一眺鸿背上,啸歌岸风巾”描绘了诗人在高处远望,看到远方大雁飞翔的背影,然后便随着山风吟唱起歌来。结尾“我虽愧孟嘉,不作桓温宾”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贤臣孟嘉的仰慕之情,但同时也表明自己不愿做像桓温那样的权臣宾客,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饮酒与歌唱的享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自由态度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操守和品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