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重阳美,秋光别馆深。
吏人回小径,风日澹疏林。
杖过苔分润,筵开树拂阴。
朋来半萍水,坐上几冠簪。
漫说白衣送,还矜綵笔吟。
竹烟生窈窕,花露滴萧森。
清缓幽人驾,凉披傲吏襟。
曲终云总遏,樽改月频沈。
人代遥连古,风流妙属今。
醉来拈菊蕊,悽恻后时心。
节事重阳美,秋光别馆深。
吏人回小径,风日澹疏林。
杖过苔分润,筵开树拂阴。
朋来半萍水,坐上几冠簪。
漫说白衣送,还矜綵笔吟。
竹烟生窈窕,花露滴萧森。
清缓幽人驾,凉披傲吏襟。
曲终云总遏,樽改月频沈。
人代遥连古,风流妙属今。
醉来拈菊蕊,悽恻后时心。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佳节在别馆中的聚会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秋日氛围和文人雅集的韵味。诗人魏允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庆的温馨与自然的静谧。
首联“节事重阳美,秋光别馆深”开门见山,点出主题——重阳佳节的美丽与秋光的深邃,为全诗定下基调。接着,“吏人回小径,风日澹疏林”描绘了小径回转,风日淡然,疏林轻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颔联“杖过苔分润,筵开树拂阴”进一步展现聚会的场景,杖过苔痕,显示出聚会的从容与自然之美;筵席展开,树影轻拂,更添了几分雅致与和谐。
颈联“朋来半萍水,坐上几冠簪”则揭示了聚会的参与者,既有萍水相逢的朋友,也有冠簪之士,体现了文人雅集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尾联“醉来拈菊蕊,悽恻后时心”以酒后的动作和情感变化收尾,菊花的选取不仅呼应了重阳的传统习俗,也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超脱。悽恻的后时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相聚不易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重阳节聚会的温馨、自然的美景以及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一幅生动的文人雅集画卷。
浃恩颁汉检,沿牒别熊川。
免作徒劳叹,聊为从事贤。
贮文囊制锦,赞画幕依莲。
志尚心非石,标仪骨是仙。
赠言惊去矣,携手觉凄然。
远目浑疑断,离肠已似煎。
马嘶枫叶道,人醉菊花天。
到日成优绩,宸纶伫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