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晨兴望南山》
《晨兴望南山》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馀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玙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xīngwàngnánshān
sòng / wángānshí

chénxīngwàngnánshānjiànnánshāngēn

cǎoshùdiāndǐngjiūzhīkōngfán

tóngpíngjǐngshuǐzhìshàngwēn

tiānfēngchuīdechéngfán

注释
晨兴:早晨起来。
南山:指代南方的高山。
根:山脚。
颠顶:植物顶端。
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空复繁:空旷而繁多。
铜瓶:古代盛水的容器。
井水:从井中打来的水。
馀温:残留的热度。
天风:自然界的风。
的皪:形容光亮的样子。
玙璠:古代美玉的名字。
翻译
早晨起来眺望南山,却看不见南山的山脚。
草木的尖端都挂满了露珠,弯曲的树枝显得格外繁茂。
用铜瓶汲取井水,水还带着余温。
一阵风吹过,水光闪烁,仿佛美玉般晶莹剔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望向南山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悟。开篇“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表现了诗人在晨光中仰望南山,却因雾气或其他原因无法窥见山根的景象,既有远眺不明之感,也隐含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接着“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早晨湿润的自然环境。露水如珠,覆盖在草木之上,而那些细小的枝条虽无花果,却仍旧显得繁茂,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对露水和枝叶的刻画,增添了一份清新脱俗之感。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馀温”则是诗人日常生活的一角。早晨提起铜制水瓶从井中汲水,可见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水还保有夜间的温度,这里体现了诗人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留意。

最后,“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玙璠”写的是微风轻拂过露水,顿时露珠闪耀如同珍珠一般。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中风与露珠互动的描绘,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晨的凉爽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达了一种静谧、自然而和谐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人日约李提刑李参政登蟆颐马上醉书

只从元日到人日,便觉新年胜故年。

买酒买符酬旧社,宜蚕宜麦祝新田。

般添和气开花柳,嗺送韶华入管弦。

我本田间饭牛者,偶来解后亦犁然。

(0)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其六

又叹崇宁宣政年,无端亡虏误开边。

谁能为我惩前辙,早挈江山入舜甄。

(0)

林节推挽词

屋角皇天眼最明,君今吉报在佳城。

独佥绿水花边字,不并黄金砌上行。

权量无私堪宰物,诗书有泽合销兵。

峨峨工部新铭出,安固江流分外清。

(0)

走笔代书答西士

帝城百司官事少,故府庭闲长春草。

独馀人事十倍多,一月束书逾束稿。

我于其间厌见之,语可摹印百不移。

深处难论浅处俗,今我下笔如黏黐。

自得君书手不置,报章飒飒生新意。

漫将长句替寒温,临流胜寄相思字。

久不哦诗诗律疏,字字偃蹇烦麾呼。

羡君作邑康庐下,柔强伏梗妥以愉。

乃知万事共一法,神熟意便功转捷。

听讼固应哲士能,理赋未省通儒怯。

往时蔡子尹黄岩,欲试自疑龟屡占。

祗今登用颇衮衮,似此县债偿亦廉。

期君规模卓鲁上,随世功名真漫浪。

幸勿弃我频琢磨,中年师友半凋丧。

西湖柳色递晴阴,蒲江远矣谁共寻。

近闻乡里一奇事,宿觉庵边祠水心。

(0)

沁园春.送姚雪篷之贬所

访衡山之顶,雪鸿渺渺,湘江之上,梅竹娟娟。

寄语波臣,传言鸥鹭,稳护渠侬书画船。

(0)

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

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几人无忝入诗盟。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