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气蒸云湿石栏,白头道士自烧丹。
开门风带琴声出,一阵松花满醮坛。
井气蒸云湿石栏,白头道士自烧丹。
开门风带琴声出,一阵松花满醮坛。
此诗描绘了一位白头道士在深山中的寿光宫内修炼丹药的情景。首句"井气蒸云湿石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超凡脱俗的氛围。"白头道士自烧丹"则直接点出了诗中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表明他在进行着一场严肃而专注的修炼。
接下来的"开门风带琴声出"展现了宫中的宁静与和谐,一阵清风吹过,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声音,还有道士所弹奏的琴声,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最后"一阵松花满醮坛"则是对前面修炼情景的一个升华,松花轻盈飘落,如同丹药般纯净而神秘,充满诗意。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深邃,通过对自然界和道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境界与物质世界并行的理想空间。
美人隔秋水,欲渡无舟航。
清波泛明月,对此空断肠。
耿耿见牛女,河汉在中央。
谁云七夕会,无乃谬且狂。
托物感情兴,水上双鸳鸯。
动止不盈尺,物性固其常。
在人良不异,云胡各一方。
寒灯照孤寝,泪下沾衣裳。
余龄及中岁,有子生六年。
疾痛母心惴,寒饥我怀煎。
鞠育爱虽切,薰陶教宜先。
数日近方解,诵诗未能全。
赋龄亦何短,夭阏辄弃捐。
触目恨山积,沾衣泪河悬。
世泽惧斯斩,书香赖谁传。
嗣续人所重,念之增惕然。
修已安义命,昊穹谅无偏。
明丧笑商鄙,情钟惭衍贤。
螟蛉信么么,在物亦堪怜。
客行兰溪上,有屋甚炜煌。
借问谁所居,云是世节堂。
世节果何为,一门凛三孀。
三孀本一姓,婉娩金玉相。
父兄实佳士,夫子各才良。
于归期白首,中道俱沦亡。
韶华岂弗念,夙昔佩礼章。
捐生以相从,之死庸何伤。
此身宁足顾,老稚谁扶匡。
节义古所重,焉敢违纲常。
无贻九京羞,旌表非所望。
一孀逝已久,二孀政康强。
存者膺孝养,没者留芬芳。
而客闻此语,流涕忽沾裳。
寄言观风使,采之献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