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曾氏三贞堂》
《曾氏三贞堂》全文
明 / 李昌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客行兰溪上,有屋甚炜煌。

借问谁所居,云是世节堂。

世节果何为,一门凛三孀。

三孀本一姓,婉娩金玉相。

父兄实佳士,夫子各才良。

于归期白首,中道俱沦亡。

韶华岂弗念,夙昔佩礼章。

捐生以相从,之死庸何伤。

此身宁足顾,老稚谁扶匡。

节义古所重,焉敢违纲常。

无贻九京羞,旌表非所望。

一孀逝已久,二孀政康强。

存者膺孝养,没者留芬芳。

而客闻此语,流涕忽沾裳。

寄言观风使,采之献明光。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曾氏三贞堂》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家庭画卷。诗中,诗人以行客的身份游历兰溪,眼前一座华丽的房屋引起了他的注意。询问后得知,这便是“世节堂”,主人一家因世世代代坚守节义而闻名。

诗的核心内容聚焦在曾氏家族的三位寡妇身上,她们失去了丈夫,但依然坚强地支撑着家庭。尽管年事已高,她们依然保持着贞洁和孝顺,体现了古代妇女的高尚品德。诗人感叹她们早年的婚姻誓言未能实现,却在晚年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但仍坚持遵循礼法,不愿违背传统。

诗人对这些女性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鼓励官员将这个事迹记录下来,以彰扬其美德,希望她们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晓,激励后人。最后,诗人自己也为曾氏家族的坚韧和节义所感动,不禁泪湿衣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节义的崇尚和对女性美德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李昌祺

李昌祺
朝代:明   字:昌祺   号:侨庵   籍贯:白衣山   生辰:1376~1452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猜你喜欢

天心阁山矾将谢默园夜过留饮花下

尚有移灯刮目人,过时那便委芳尘?

维摩老矣空诸相,尽自销魂十九春。

(0)

听水斋杂忆·其一

携稚山斋理梵书,廿年人事几乘除?

柴门石彴层层磴,肠断元方旧捧舆。

(0)

沪上舆蒉斋会话·其一

相看短发未全斑,十五年来一瞬间。

可似东坡遇莘老,安排浮白对青山。

(0)

周念衣约游洪山不果枉赠一首次韵留别

年前料量千回意,袖手笼寒及暮春。

向晚落花看更急,将行纵酒莫辞频。

远山孤塔千寻梦,宿雨寒蕉一个身。

栏榭曲幽閒亦好,郊原浩荡付何人。

(0)

苏堪生日六十寿言十首·其二

丈夫声名动万年,少陵壮语岂徒然。

待批摺尾濡天笔,试整家居与朕看。

(0)

次韵苕雪赏菊纪恩之作

忆昔居连日下坊,秋来佳色满书堂。

看花倦眼非初日,采葛羁臣已十霜。

不分恩光移上苑,却添诗事作重阳。

书生际遇过陶杜,莫惜频倾湛露觞。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