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飞来峰·其二》
《游飞来峰·其二》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领取空濛意,丛林五月寒。

雨如椎博浪,石可枕邯郸。

渐觉身非肉,傥由山是丹。

分明旧相识,故作面生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飞来峰游览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首句“领取空濛意,丛林五月寒”以“空濛”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超脱现实的空间。五月本是绿意盎然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格外清冷,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暗含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接下来,“雨如椎博浪,石可枕邯郸”两句,运用比喻和典故,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雨如椎击博浪,形象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连绵不绝的雨滴如同重锤般敲打大地;而“石可枕邯郸”,则借用了古代成语“邯郸学步”的典故,暗示在这片静谧的环境中,石头似乎也有了生命的温度,可以作为休憩的依靠。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

“渐觉身非肉,傥由山是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本质的深入思考。随着游览的深入,诗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非纯粹的物质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尤其是山石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里的“山是丹”,可能象征着山石中蕴含的某种精神力量或内在的真理,使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最后,“分明旧相识,故作面生看”两句,揭示了诗人面对熟悉的景物时,却产生了新奇的感受。这种“旧识新看”的体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重新发现,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突破。诗人通过这次游览,不仅欣赏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是在心灵深处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与成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自我、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探索与觉醒。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鹧鸪天.题樊会公小像

曾向车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

只今老作青溪长,犹是当时折角巾。

姿卓荦、骨嶙峋。画师摩诘是前身。

知君埋照饶深意,新筑糟丘号酒民。

(0)

生查子.秋闺

凉夜正悬参,贪看牵牛卧。

欲睡复防风,故纸窗棂破。

晓起郁金堂,篆里沈香盉。

纤手泛茱萸,满地黄金涴。

(0)

小重山.窗外梅方盛开,为后仓伤残,词以吊之

宝钿琼珠一霎空。仙娥同度劫,苦匆匆。

横斜疏影已无踪。寒宵月,犹自照房栊。

高致本难容。漫将零落恨,诉东风。

无情斤斧到芳丛。鲛绡碎,香血未销红。

(0)

鹊踏枝四首·其四

过眼纷纷朱变碧。始信人生,不似琴弦直。

费尽晶盘鲛泪滴,思量不及山头石。

锦瑟年华驹过隙。柱柱弦弦,犹自成追惜。

渺渺觚棱星斗北,罗衣夜久支寒立。

(0)

鹊踏枝四首·其三

早是惊心欢易失。叵耐春人,歌酒围香密。

不见嘶骢杨柳陌,阴阴换尽颦蛾色。

蕙想兰怀私自惜。伫苦停辛,尘影难端的。

盼断番番花信息,可怜只当闲风日。

(0)

荷叶杯·其一怨思

细雨江边春缆,绿暗。

玉箸湿罗巾,佳期定约藕花新。真么真,真么真。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