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山·其二》
《登山·其二》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物华无处不东风,只恐东风笑此翁。

双鬓不随春草绿,一尊聊借老颜红。

棋声未急雨声急,眼力无穷脚力穷。

穿径本为行散计,却将篮笋上空濛。

(0)
注释
物华:美好的自然景物。
东风:春风。
此翁:指代诗人自己。
双鬓:两鬓头发。
春草绿:春天草木转绿。
一尊:一杯。
老颜红:苍老的脸庞因饮酒而泛红。
棋声:下棋的声音。
眼力:视力。
脚力:体力。
行散计:散步散心的打算。
篮笋:竹笋装在篮子里。
空濛:迷茫的雨雾。
翻译
万物都沐浴在东风中,只怕东风嘲笑这位老者。
两鬓不再像春天的草一样转绿,只能借酒让脸庞微红。
棋局未尽,雨声已紧,视力虽好,但脚步已疲惫。
本想穿过小径散步散心,却意外带回了篮中的竹笋,走在迷茫的雨雾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登山(其二)》。从艺术风格和意境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登山感悟与自我寄托之情怀的作品。

首句“物华无处不东风”,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它吹遍大地,让一切萌芽破土而出。这里诗人以东风比喻春意,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度的赞美。

紧接着“只恐东风笑此翁”一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和隐忧。“此翁”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恐东风笑”则是担心自己的老态、多愁或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会被那代表青春与活力的东风所讥讽。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年华易逝和个人境遇的一种无奈。

第三句“双鬓不随春草绿,一尊聊借老颜红”继续了上一句的意境。“双鬓”指的是两鬓的头发,象征着青春,而“春草绿”则是大自然中生命力度的体现。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头发不再能跟随春天的到来而变得青黑。然而,他通过饮酒(一尊)来暂时忘却这份寂寞,让脸上泛起因醉红的颜色,以此聊作自我安慰。

第四句“棋声未急雨声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棋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而雨声,则是急促和混乱的。这两者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希望在纷扰的人世间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

“眼力无穷脚力穷”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心境。这里,“眼力”指的是视野和精神的广阔,而“脚力”则是身体的力量。这两者的对比,揭示出诗人虽然身体上已经力不从心,但他的心灵依旧充满着无限的探索欲望。

最后两句“穿径本为行散计,却将篮笋上空濛”,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登山的初衷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原本期待通过登山来放松心情,但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担子(篮笋)仍然沉重,而且这份沉重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难以摆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与个人境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个人境遇以及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心理状态。同时,它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自然纯粹情怀的哲思。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增城丞嘉禾张元辅才过郡辄去未及款曲已而同校艺晋康·其一

易学渊源出义方,绪馀犹作汉文章。

名高未急蓬莱岛,心远宁专雁鹜行。

纸尾固无勋可策,松间殊有味难忘。

诸公论荐休闻早,且候珠玑满一囊。

(0)

厨鸡窜房中张元辅怜而赋诗余不能自已亦为一篇

惊栖潜避影,啄怯暗吞声。

似惜千金命,而逃五鼎烹。

肋枯那便齿,皮瘠不宜羹。

肉食非吾事,从今戒杀生。

(0)

挽张郴州·其二

四海郑元枢,三朝范石湖。

利光腾鹗表,自足济鹏图。

芝检岂欺我,朱轓何负余。

幸而廉吏传,名与泰山俱。

(0)

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

著书夫岂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勋。

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得而闻。

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

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三坟。

(0)

饯赵提干次李彦中韵

解组图南日,携壶贺下时。

三杯几绝倒,明日两差池。

足迹随蓬转,颠毛与雪期。

我愁行未得,更赋送行诗。

(0)

宁都赵令君贻贶五言四首意索余和不可虚辱如其意酬之·其三

介庵前后集,熟读眼生花。

学问祖千古,文章雌百家。

今非公莫继,况有子堪誇。

换骨蓬莱去,分吾九转沙。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