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天汉间,历历斗与牛。
云归岂无山,因风尚夷犹。
剪烛坐深夕,远思驰难收。
不知芦荻多,但闻风飕飕。
萧然顾吾鬓,奈此江湖秋。
我慕东陵子,读书老樊邱。
皎皎天汉间,历历斗与牛。
云归岂无山,因风尚夷犹。
剪烛坐深夕,远思驰难收。
不知芦荻多,但闻风飕飕。
萧然顾吾鬓,奈此江湖秋。
我慕东陵子,读书老樊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杂诗三章》之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思绪万千的情景。开篇以“皎皎天汉间,历历斗与牛”两句,借星光点点,勾勒出宁静而深远的夜空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云归岂无山,因风尚夷犹”两句,通过想象云归山后的景象,以及微风拂过时的平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剪烛坐深夕,远思驰难收”描绘了诗人深夜剪烛独坐,思绪如飞,难以平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复杂的情感。
“不知芦荻多,但闻风飕飕”两句,通过描写风吹芦苇的声音,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萧然顾吾鬓,奈此江湖秋”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我慕东陵子,读书老樊邱”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渴望像东陵子那样,远离尘嚣,潜心读书,老死于田园之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双喜鹊。
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
新愁何处著。
瘦雪一痕墙角。
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
东风犹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