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涧底松,婀娜原上柳。
春风少年姿,辉映苍髯叟。
俗情厌孤直,艳目分好丑。
徒抱霄壑姿,落落谁见取。
竞把黄金丝,送尽行人酒。
一夕秋霜飞,柔条化枯槁。
怀材贵适用,贞脆不同道。
谁为岁寒人,共赏岁寒操。
庄周梦为蝶,蝶梦亦蘧蘧。
子綦吾丧我,隐几何嗒如。
忘形与忘情,一念非异途。
作梦未必真,似丧良非无。
垢尽见自明,白生室乃虚。
忘言对青山,悠然云卷舒。
偃蹇涧底松,婀娜原上柳。
春风少年姿,辉映苍髯叟。
俗情厌孤直,艳目分好丑。
徒抱霄壑姿,落落谁见取。
竞把黄金丝,送尽行人酒。
一夕秋霜飞,柔条化枯槁。
怀材贵适用,贞脆不同道。
谁为岁寒人,共赏岁寒操。
庄周梦为蝶,蝶梦亦蘧蘧。
子綦吾丧我,隐几何嗒如。
忘形与忘情,一念非异途。
作梦未必真,似丧良非无。
垢尽见自明,白生室乃虚。
忘言对青山,悠然云卷舒。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拟古七首(其六)》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首四句以“偃蹇涧底松”和“婀娜原上柳”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松树虽孤独坚韧,却未被世俗所欣赏;柳树则因娇媚而受人喜爱。接下来,诗人通过春风比喻青春活力,将少年与老者进行对照,暗示时光易逝。
诗中“俗情厌孤直,艳目分好丑”揭示了社会对个性的评判标准,以及“霄壑姿”与“落落谁见取”的孤独感。随后,诗人批评了人们只关注表面,用“黄金丝”换取短暂的欢愉,而忽视内在价值。
“一夕秋霜飞,柔条化枯槁”预示着世事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诗人进一步阐述,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外表的坚硬或柔软。最后,诗人呼唤“岁寒人”来欣赏那些在困境中保持节操的人,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赞美。
结尾部分,诗人借用庄子和子綦的思想,探讨梦境与现实、忘我与忘情的关系,认为梦境并非全然虚假,而忘却自我与情感也是一种境界。诗人以“忘言对青山,悠然云卷舒”收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云司转阶例不卑,藩参臬副皆所宜。
君今出守古僰国,过峡万里天之涯。
众为君忧君独喜,负利要自盘根施。
我知作郡得专政,岂是唯唯因人为。
叙封况闻广九邑,其民既远杂以夷。
凿牙穿耳固顽犷,抚之恩信当怀来。
诗书更欲变咮离,文翁之任非君谁。
荔支初红五马到,江山亦为人增奇。
山谷老人有笋赋,读赋食笋君还知。
苦而有味可喻大,历难作事惟其时。
行矣去君侧,去去那复留。
会面谅已难,徘徊滋隐忧。
五里临清川,十里陟崇丘。
转盼路何迥,驰心同水流。
朔风白日暮,瘏马局远步。
思君隔浮云,岂知我中露。
流景不我与,客鬓已非故。
酌彼青兕觥,聊以慰末路。
汝寡无丁男,托命惟一女。
活世真废人,盲瘖无乃是。
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
乃是四日生,六日方闻喜。
得报讶其迟,隔县本非迩。
老夫笑满面,贺汝似得子。
他人视则甥,在汝则子比。
缘情遂亡分,慰眼并遗氏。
在我固称弥,因汝喜切已。
妇人曷持家,嫠茕粗有恃。
身后飨粢盛,其气尚有以。
汝夫在地下,不为敖氏鬼。
譬如委霜草,今为春风起。
复如涸沟鱼,一夜漫春水。
只忧不曾生,既生长易矣。
便须买书本,教自孩提始。
成人无他图,读书而已耳。
阳山何逶迤,铜山何巉岩。
洑溪随山知几湾,我楼正在溪山间。
楼上四面皆青山,溪流抱楼隐若环。
当时山水皆旧识,久恋君恩归未得。
山风溪月梦悠悠,十载相望劳我忆。
一朝许归蒙诏旨,未见溪山已先喜。
朅来楼上何所为,仰观山,俯观水。
水决决以向我,山靡靡以相迎,我一见之眼为明。
松岩竹径互窈窕,鹤洲凫渚重回萦。
朝披云雾自拄笏,夜弄星河时濯缨。
黄扉紫阁纵然贵,故园山水能无情。
吾闻李白赋天姥,又闻朱子誇武夷。
南中山水如此稀,嗟我欲往力不随。
何如此山此水含清辉,楼中伴我娱我日暮长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