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三》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三》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

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

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

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

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

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从黄昏至黎明的自然景象变化,以及诗人内心情感与认知的波动。首句“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描绘了夕阳西下,云霞变幻,夜幕降临的情景。接着,“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以及黎明前的寒冷。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则揭示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变化,以及知识与智慧在复杂世界中的局限性。“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反映了诗人对文字与真理追求的执着,以及对高深道理的探索与理解。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表达了诗人试图超越有限的感知与记忆,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的愿望。“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则体现了诗人对语言与概念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提出了对真理与价值判断的疑问,暗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相对性。“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通过儿童的无知来反观成年人世界的复杂与困惑。“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借用佛教故事,表达了对精神解脱与超越世俗的向往。

最后,“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可能是指某种冥想或修行的状态,与自然界的景象相呼应,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洞察。“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则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表面现象,即使年老也难以彻底理解宇宙的奥秘,强调了对真理追求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认知、真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宇宙奥秘以及个人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留别庄木斋四首·其四

眼底风花入短章,老怀终不为诗狂。

江村迟暮逢今雨,天地精神看点阳。

永日空山丝发短,孤灯残漏世几忘。

卧林三月春光满,万紫千红乞寄将。

(0)

富田谒文丞相

云水相看数百峰,富田蓑笠又从容。

湖山何处非男子,宇宙常堪着此翁。

祠庙星霜几草莽,大家门户总春风。

凭谁细话兴亡事,烟雨霏微起暮钟。

(0)

赠戴翠坡

故人结构近陵坡,松竹成林翠作窝。

岚气湿云青欲滴,石棱凝露?难磨。

衣冠去古儒风朴,樽酒忘形乐趣多。

何日卜居仁厚里,相从杖履沐春和。

(0)

扫坟

春来雨露一凄然,酹罢芳阡涕欲涟。

几处江山春景象,九原松柏旧风烟。

浮云世事犹千古,流水桃花似去年。

回首不堪闻杜宇,吟魂销断夕阳边。

(0)

宝山石瓮

一山盘礴连苍旻,四时佳气连氤氲。

寒潭浸空波贮银,石瓮酿熟松花春。

奇葩异石咸效臻,琼瑶珠翠纷前陈。

鸾凤飞鸣犀象驯,天荒地老山不贫。

我闻岳降生甫申,又闻楚国宝善人。

愿山淑气钟贤臣,上佐天子康兆民。

功名道德扬清芬,金玉粪土何足云。

(0)

渔家竹里半开门

一簇人烟水竹隈,黄昏沽酒得鱼回。

柴门欲闭还留却,少待清风明月来。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