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峪无人迹,天寒鸟兽饥。
冰残狐不渡,雨暗雁犹飞。
破屋馀烟火,孤城隔翠微。
迢遥西澥子,时见猎人归。
黑峪无人迹,天寒鸟兽饥。
冰残狐不渡,雨暗雁犹飞。
破屋馀烟火,孤城隔翠微。
迢遥西澥子,时见猎人归。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寒冷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展现了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情感氛围。
首联“黑峪无人迹,天寒鸟兽饥”以“黑峪”开篇,暗示了环境的险恶与荒凉,接着点出“天寒”,直接描绘出季节的严酷,而“鸟兽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存的艰难。
颔联“冰残狐不渡,雨暗雁犹飞”运用对比手法,冰河上的狐狸无法通行,象征着生命的不易和环境的险峻;而天空中的大雁尽管风雨交加,依然在飞翔,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这一联通过动物的行为反衬出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颈联“破屋馀烟火,孤城隔翠微”转而描写人类活动的痕迹。破败的房屋中还残留着烟雾,象征着生活虽然艰难,但人们仍在努力维持生计;而远处的孤城被绿色的山雾所遮掩,既表现出边塞的遥远与隔绝,也暗示了人类社会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尾联“迢遥西澥子,时见猎人归”将视角拉回现实,描述了边塞地区的生活状态。虽然路途遥远,但猎人仍会归来,这不仅体现了边民的生活方式,也蕴含了对生活的希望与坚持。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苍凉而又不失生机的感觉,展现了边塞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艰苦,同时也歌颂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