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句“曲涧斜穿竹最奇”中的“曲涧”,意指弯曲的小溪,流水潺潺,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和谐之美;“斜穿竹”,则形象地展示出溪水在竹林间流过的景致。竹子常被赋予坚贞不屈、清高脱俗的象征意义,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纯净之物的情感寄托。
“岂容长夏有炎曦”表达了对酷热无处遁形之夏日的排斥,与首句构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强调了诗人对于清凉环境的渴望和选择。这里的“炎曦”,不仅是实指暑热,也隐喻着世俗纷争和尘世杂乱。
第三句“林深纵怯湖风猛”中的“林深”,则描绘出一片幽静而深邃的森林;“纵怯”,意味着诗人对这般环境的畏惧与敬仰之情;“湖风猛”,则是外界自然力的强烈展示,即便是在山林间,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末句“更为支筇立少时”中的“更为”,表明诗人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支筇立”,则是指用简易的工具(支筇)来搭建一个临时的居所,体现了诗人的即兴之举和对自然融合的愿望。这里的“少时”虽表面上只是指一小段时间,但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金塘瑞溢,爱琉璃十顷,风漪摇碧。
玉女三千擎翠盖,簇拥芙蓉仙伯。
鸾鹤回翔,龙蛇飞动,醉墨挥仙笔。
磨崖书寿,分明知是今日。
应为今日生申,银钩照坐,光满图书壁。
竹马儿童传好语,小住湖山开国。
玉玺成文,金莲赐封,剑履登玄石。
丹砂九转,功成依旧头黑。
五马南来。
一骑东驰,诏黄已催。
正寻幽择胜,闲边点检,吟风弄月,忙处徘徊。
玉井莲房,碧筒酒熟,趁得长年千岁杯。
杯浮处,正芒寒南极,色映三台。
明光殿北屏门,记御笔亲题名姓来。
看河东召人,韩侯归觐,通班玉笋,稳上鸾台。
作汉无功,继唐八叶,绿鬓依然画绣回。
安排了,待秋风先看,双桂联魁。
日暖唐宫绣,云绚鲁台观。
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霭中山。
逸老堂前戏彩,新抱玄孙弥月,红字写眉间。
八十庆公寿,添撇更成千。
寿中星,人中杰,酒中仙。
功名富贵,事业分付子孙贤。
赢得濠梁真乐,剩有陶园佳趣,杖屦日安闲。
第恐非熊兆,好事逼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