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
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
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
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
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这首《卜算子·頠独立士女》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独立的士女形象,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意境。
首句“拜起月初三”,以“月初三”这一特定时间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独自站立,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刻。接下来,“月比眉儿瘦”,将月光与女子的眉毛进行巧妙的类比,不仅描绘了月色的清冷与女子眉宇间的柔美,更隐含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幽静与飘渺。红灯未燃,画廊显得更加寂静,女子轻盈的衣袖随风飘动,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和诗意。这里不仅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脱俗,也暗示了她与外界的隔绝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将庭院比作清澈的湘水,女子则像是湘水中的精灵,既体现了女子的纯净与超凡脱俗,又暗喻了她如同湘水一般深邃的情感世界。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最后,“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将女子的情感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仿佛她的心绪如同一幅长天秋思的画卷,透过栏杆,直抵人心。这里的“熨得栏干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女子情感的强烈与深远,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女子独立时的美丽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投射,是一首富有深意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危岩耀城端,杰阁临江湄。
停桡一登览,凭槛周思维。
栋甍戢鳞次,帆橹排云差。
南眺及百粤,北顾倾九疑。
萧条雨方收,激烈风犹吹。
感叹升沈迹,缅渺今昔悲。
气集形万象,物化凭二仪。
藐躬将安恃,名绩庶可垂?
五载游岭表,一棹归海涯。
朅来阅江山,俯仰惭须眉。
伏波去千岁,巍巍有新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