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阛得古径,径尽荒阡开。
白杨偃冢草,风定声犹哀。
脉脉下黄日,沙烟上盘回。
流萤作燐色,飘荡随纸灰。
感时集野祭,蒿目吾与悲。
贵贱悟齐物,生前知尔谁?
金石易消铄,存者但形骸。
百年有尽日,万古无穷期。
穿阛得古径,径尽荒阡开。
白杨偃冢草,风定声犹哀。
脉脉下黄日,沙烟上盘回。
流萤作燐色,飘荡随纸灰。
感时集野祭,蒿目吾与悲。
贵贱悟齐物,生前知尔谁?
金石易消铄,存者但形骸。
百年有尽日,万古无穷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野外祭祀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首句“穿阛得古径,径尽荒阡开”描绘了一条穿过杂乱小巷找到的古老小路,尽头是荒芜的田野,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接着,“白杨偃冢草,风定声犹哀”通过描写白杨树倒伏在墓草之上,即使风停后,仍能听到其哀鸣之声,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逝去。
“脉脉下黄日,沙烟上盘回”中,“脉脉”一词富有情感色彩,仿佛太阳缓缓下沉,带着一丝不舍与温柔。而“沙烟上盘回”则展现了沙漠中烟尘缭绕的景象,与日落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流萤作燐色,飘荡随纸灰”描绘了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如同火焰般美丽,却也显得孤独。它们随风飘荡,最终与焚烧的纸灰一同消散,象征着生命短暂且终将归于虚无。
“感时集野祭,蒿目吾与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在野外举行祭祀,面对荒草丛生的墓地,不禁心生悲凉。
“贵贱悟齐物,生前知尔谁?”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无论地位高低,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在生前,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记住自己呢?
最后,“金石易消铄,存者但形骸。百年有尽日,万古无穷期。”以金石易腐朽,来比喻生命终将消逝,而时间则是永恒的存在。百年之后,一切都会过去,只有时间永远流淌,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存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