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萧萧急,秋阴处处高。
风云愁宇宙,淮海怒波涛。
贫有匣中剑,饥馀井上桃。
谁能散积霭,万里度鸿毛。
晚雨萧萧急,秋阴处处高。
风云愁宇宙,淮海怒波涛。
贫有匣中剑,饥馀井上桃。
谁能散积霭,万里度鸿毛。
这首诗《凉雨》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秋日傍晚细雨绵绵、阴云密布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宇宙间风云变幻、淮海波涛汹涌的壮阔画面。
首联“晚雨萧萧急,秋阴处处高”以“萧萧”形容雨声之细密,“急”字则突出了雨势之疾速,而“秋阴”二字则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特点,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阴冷氛围。“处处高”则形象地描绘了秋日天空的低沉与阴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
颔联“风云愁宇宙,淮海怒波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阴郁的氛围。风云在这里被赋予了情感色彩,它们似乎在为宇宙的辽阔与无尽而感到忧愁,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与强大。而“淮海怒波涛”则通过“怒”字生动地展现了淮海在风雨中的狂暴状态,波涛汹涌,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的愤怒与不平。
颈联“贫有匣中剑,饥馀井上桃”转而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即使在贫穷与饥饿面前,人们仍能保持内心的坚韧,如同匣中的宝剑,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锋利与不屈。同时,井上的桃子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即使在最荒凉的地方,生命的力量依然能够绽放。
尾联“谁能散积霭,万里度鸿毛”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对宇宙规律的敬畏。积霭,即凝聚的云雾,这里比喻难以化解的困难或问题。而“万里度鸿毛”则是说即使是轻如鸿毛的事物,也能跨越万里的距离,隐喻着无论多么微小的力量,都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发挥巨大的作用,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坚韧与希望的颂扬,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前身应是紫薇郎,化作名花擅国香。
初讶晓烟笼翠幄,忽疑甘露沁霞觞。
灵根浅映兰芽嫩,秾艳微涵歙砚光。
世代祗今怜间色,谁脩花谱续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