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
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著诗。
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
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
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
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著诗。
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
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孤独的生活状态。"钟断危楼鸟不飞",设定了一个荒凉古老的环境背景,楼宇年久失修,连鸟儿也不再光顾,显得异常冷清和凄凉。紧接着"荧荧何处最相宜",则是对这种境遇的一种探寻与自我安慰,或许在某个地方,这样的寂寞反而能找到一种适宜的存在。
接下来的"香然水寺僧开卷",转换了场景,进入了一处清幽的佛教圣地。这里的和气氛围与之前的荒凉形成对比,僧侣翻阅经卷,或许是在寻求心灵上的安宁。而"笔写春帏客著诗",则是对这种环境下文人雅士的情操描绘,他们在轻柔的春日帐中,以笔墨记录着自己的感悟和情怀。
随后"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思多穿壁处"显示出一种超越物质界限的心境,而"偶然心尽断缨时"则透露着一种对世俗羁绊的彻底放弃。
最后两句"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似乎是在表达对古人孙康等人的敬仰,以及他们那种勤勉和坚持精神是多么难以被后人所理解。"少减馀光借与伊"则是在说,即便是诗人自己,也只能尝试着去接近那些伟大人物的一丝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