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谷响入匡庐石门涧》
《送谷响入匡庐石门涧》全文
明 / 智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飘然汝去蹑何峰,六月匡庐雪尚封。

芒履不妨江路草,净瓶将挂石门松。

云开岭外逢僧影,日落岩前见虎踪。

闻道远公莲再发,斋时还听一溪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谷响的僧人前往庐山石门涧的壮丽景象与内心体验。诗人智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谷响僧人不畏艰难、追求精神境界的旅程。

首联“飘然汝去蹑何峰,六月匡庐雪尚封”以“飘然”二字形容谷响僧人的轻盈与超脱,他似乎在六月的炎夏中踏上了通往庐山的征途,而庐山之巅仍被皑皑白雪覆盖,象征着旅程的艰难与高远。

颔联“芒履不妨江路草,净瓶将挂石门松”进一步描绘了谷响僧人在旅途中的形象。芒履(草鞋)与净瓶(佛教僧侣携带的水瓶)是其身份的象征,表明他不仅行走在江边的青草之上,也准备将净瓶挂在石门的松树上,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修行的专注。

颈联“云开岭外逢僧影,日落岩前见虎踪”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谷响僧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云开见岭,意味着心灵的豁然开朗;日落岩前,虎踪隐现,则可能象征着他在旅途中偶遇的神秘与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生灵的尊重与敬畏。

尾联“闻道远公莲再发,斋时还听一溪钟”点明了谷响僧人此行的目的与心境。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的莲花再次绽放,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复兴;斋时听溪钟,既表达了他对佛教仪式的虔诚,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谷响僧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旅程,以及他在旅途中所获得的心灵成长与启示。

作者介绍

智舷
朝代:明

明僧。浙江嘉兴人,字苇如,号秋潭。居秀水金明寺。晚于西郊建黄叶庵,自称黄叶老人。庵有修竹百竿,晨夕手自拂拭。有《黄叶庵诗集》。
猜你喜欢

笑云

山中人笑云来去,几度欲留留不住。

一片西兮一片东,为谁挂在青松树。

有时卷,不论高低并近远。

有时舒,南北西东满太虚。

本自无心休问迹,悠扬散漫随风力。

白衣苍狗任纵横,返寂还空何处觅。

却恐山中云笑人,区区未免走红尘。

但能放下便安乐,所以长将云喻身。

(0)

送的藏主归里

日本师僧皆可喜,不惮鲸波千万里。

捐躯为法到南方,如此出家今有几。

苦参的是禅家流,密證潜符更奇伟。

从来佛祖是生冤,肯认山河为自已。

五千馀卷纸上语,却笑痴蝇钻未已。

自家宝藏无一物,尽大地人提不起。

年穷腊尽归去来,东风入律梅花开。

(0)

题兰石一幅赠萧伯舆宪史调闽中

武夷山中石如玉,西涧无人瑶草青。

悬厓搴芳思独往,香气袭衣秋露零。

(0)

舟行胶浅晚泊小桥期至豫章而别则咫尺矣即事书怀简何平子

偶遇乘槎侣,因辞下泽车。

客程兼旦暮,川路滞风沙。

石碎愁鹅子,汀长怯犬牙。

急湍腾雪马,浅溜蹙霜花。

聚舫时连鹢,攒篙若斗蛇。

去留因地利,漂泊任天涯。

洲指黄牛近,山瞻白鹤遐。

潭烟迷浦溆,岸火识人家。

系缆安桩栻,偎篷宿苇葭。

中宵渔响歇,向晓雁声哗。

忽忆别期促,还怜光景赊。

剑愁分紫气,酒喜酌彤霞。

坎壈身如寄,蹉跎鬓欲华。

相期何处好,勾漏问丹砂。

(0)

为潘仁仲写梧竹草亭

翠竹萧萧倚碧梧,一亭聊以赋閒居。

浮杯乐饮思潘岳,藻思春江濯锦如。

(0)

白鸟二章章八句

嗷嗷哀鸣,迁于壤木。岂无好逑,敦彼独宿。

渴饮而泉,饥啄而粟。聊乐我员,亦曷云足。

鸿雁在渚,鹡鸰在原。物以群分,维性是便。

尔鸣雍雍,尔怀急难。无胥远矣,今亶其然。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