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在千秋,虏拜中令,童迎使君,合天下英才,乐亲有道。
历四朝皆受特达之知,立言立功立德,与古为徒,待他时振笔直书,多口孤臣昭信史;
枉驾已三世,祖论文章,父谭性理,与不肖昆季,几等忘年。
前十日犹以遗藁见属,如尹如惠如夷,闻风兴起,问何事抚棺痛哭,伤心薄海大人师。
仰止在千秋,虏拜中令,童迎使君,合天下英才,乐亲有道。
历四朝皆受特达之知,立言立功立德,与古为徒,待他时振笔直书,多口孤臣昭信史;
枉驾已三世,祖论文章,父谭性理,与不肖昆季,几等忘年。
前十日犹以遗藁见属,如尹如惠如夷,闻风兴起,问何事抚棺痛哭,伤心薄海大人师。
此挽联颂扬郭嵩焘之德行与功绩,以崇敬之情铺陈其生平事迹。上联“仰止在千秋”开篇即表达了对郭嵩焘的崇高敬意,认为其品德与成就将流传千古。接着“虏拜中令,童迎使君”描绘了郭嵩焘作为朝廷重臣的威望与影响力,不仅受到高官的尊敬,连孩童也对其表示欢迎与敬仰。此联进一步强调郭嵩焘汇集天下的英才,以孝顺父母为己任,其言行举止皆与古代圣贤相媲美。
下联则回顾郭嵩焘的仕途生涯,指出他深受四朝皇帝的特殊赏识与知遇之恩,不仅立言立功,更立德于世,与古人并肩而立。联语赞其文采斐然,不仅祖父与父亲皆是学界巨擘,更与晚辈情同忘年之交,展现了其深厚的人脉与影响力。最后,通过提及郭嵩焘在临终前仍留有遗作,以及众人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进一步凸显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其逝世后引发的深切哀思与怀念。此联以深情之语,全面展现了郭嵩焘在学术、政治及社会层面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拜倒筵前,痛椿树、春秋偏促。
想当日、辞家之任,画纶朱毂。
绩报循良钦士庶,书传康健欢童仆。
怎讣音,万里忽飞来,天何酷。堂上老,谁寒燠。
闺中少,谁瞻嘱。况左家娇小,更谁卵育。
易箦魂飞宁目瞑,捧觞肠断难身赎。
望灵輀,安稳早归来,凭之哭。
岭上愁苏,溪边睡醒,一枝早逗春意。
暗香微送霜中,瘦影小横雪里。
凄迷冻蝶,似不许、绕丛游戏。
想此时、做梦群花,那晓玉妃先起。
遥傍水、芳心孤寄。低映月、粉姿斜倚。
观来东阁逡巡,折向西洲迢递。
幽芳冷艳,索笑处、开非容易。
看李桃、乱嫁东风,怎得比伊林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