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气的人们外出扫墓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生命无常的哀思与感慨。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开篇即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人们在寒冷的季节纷纷外出,而年迈的老人则留守家中,目送着年轻的一代踏上前人的足迹。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随后诗人描写了坟墓四处,无不显现出岁月沧桑,古老的道路早已消失,而现在的人们则在荒凉的野地里穿梭。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这两句通过牧童赶牛至墓地的景象,透露出人们对于先人的尊崇之情,以及对祭祀活动的期待与准备。
“远人无坟水头祭,還引妇姑望乡拜。”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远方无法归葬者的哀伤,以及活着的人们对于故土的依恋和怀念。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此处诗人通过对寒食期间不许生火、焚烧纸钱这一习俗的描述,抒发了对生命消逝与物质世界隔绝的深刻感慨。
最后,“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则是诗人对于墓地上没有新的掩埋,以及遗骨无人认领的沉痛反思,暗含了对生命渺茫和死亡平等的哲理思考。
辛亥后,六请挂衣冠。甲子始休官。
白驹恰则来空谷,青牛早已出函关。
笑狂生,还笏易,上竿难。也莫爱、宫中请内相。
也莫爱、堂中呼六丈。但祷祝,要痴顽。
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免飞升,长快活,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