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
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
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浸野淫空澹荡和"一句,通过对水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十年邻住听渔歌"则透露出诗人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且习惯了渔人的歌声,这种生活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两句"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通过对城市和寺庙的位置描写,再次强调了这种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诗人可能居住在一个靠近水域的地方,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市和附近的寺庙,而这些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安详。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细雨和晚风中竹子的深刻感受,这些都是他宁静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尽管时间流逝,一切都在变化,但是在他的居住地,那里的鱼龙依然在水中嬉戏,这种自然景象似乎是永恒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
违离伯氏五年矣,又得春风一纸书。
老去光阴非旧比,閒中滋味是真如。
鸣琴且喜身无恙,著句遥知兴有馀。
梦绕齐山堤上路,万花飞树绿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