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花盈把,先教蜂作团。
孤根聊得售,秀色后当看。
莫讶全开晚,须知独耐寒。
云含堕檐日,天恐露香乾。
未见花盈把,先教蜂作团。
孤根聊得售,秀色后当看。
莫讶全开晚,须知独耐寒。
云含堕檐日,天恐露香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诗中通过菊花与蜂的互动,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发又不失孤独自立的意象。
“未见花盈把,先教蜂作团。”这两句描绘了菊花尚未盛开,但蜂儿已经开始在它们周围忙碌起来的情景。这里的“教”字用得十分巧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互动的深刻理解。
“孤根聊得售,秀色后当看。”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菊花独自生长、待到它们绽放时才显露其美丽颜色的期待。这里的“孤根”强调了菊花独立自足的一面,而“秀色”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景象。
“莫讶全开晚,须知独耐寒。”这两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奇怪菊花开得较晚,因为它们需要经历严寒的考验。这里强调了菊花坚韧不拔、独自抗寒的品格。
“云含堕檐日,天恐露香乾。”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在菊花上的景象。这里的“天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某种力量或规律的敬畏之情,而“露香”则暗示着菊花散发出的淡雅香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生长过程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力和美丽的赞赏,以及对自然界中独特个体与环境互动的感悟。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
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
孔愉庙边溪水长,石壁岩下飞泉香。
居士住此几寒暑,只见四山青又黄。
今年春雨摧麦芒,六月稻穗乾欲僵。
烦公焦劳坐黄堂,何不趣公归赞襄。
为时开阁阴与阳,不令此忧遗君王。
我君有如坐甑内,口顾怫郁不得骧。
公欲令我苏肺肠,白衣致酒甚沛滂。
瓶粟未空陶氏仓,得酒且到王生乡。
更招山前老漫郎,渠家曲柄荷可觞。
宝器传家宁浪出,汉爵通侯二千石。
悬知忠孝萃公门,寸印便应轻尺璧。
虎头飞去通神画,未免诳欺涉嘲骂。
馀不左顾非偶然,渭水得璜天或者。
公门次第生辉光,一一词锋如剑铓。
龟玉正怜俱在手,莫放柙中苍兕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