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飘飘满石坛,峰头长啸九秋残。
大荒风起千松乱,碧落天高片月寒。
羽客共将金偈答,山僧闲把玉书看。
难向外人言此乐,白云深恋鹿皮冠。
灵气飘飘满石坛,峰头长啸九秋残。
大荒风起千松乱,碧落天高片月寒。
羽客共将金偈答,山僧闲把玉书看。
难向外人言此乐,白云深恋鹿皮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首句“灵气飘飘满石坛”,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整个石坛都弥漫着仙气。接着,“峰头长啸九秋残”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的豪迈气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大荒风起千松乱,碧落天高片月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辽阔与静谧。大风起于荒野之中,千松摇曳,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而碧蓝的天空下,一轮孤月高悬,散发出寒冷的光芒,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孤寂的意境。
“羽客共将金偈答,山僧闲把玉书看”描绘了仙人与僧侣在这样的环境中交流的情景,金偈与玉书分别代表了道家与佛教的智慧,体现了不同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处。
最后,“难向外人言此乐,白云深恋鹿皮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快乐难以与世俗之人分享,只有白云似乎能理解并陪伴着诗人,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人物活动的展现,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手种凌波香,今岁便十斛。
要知诚斋中,富底水仙国。
有酒偏欠花,有花恨无客。
与子对花前,不醉便了得。
待劝已非真,不劝两自索。
安知醉与醒,今夕定何夕。
我召公先倒,公归我亦行。
三年如梦尔,一笑可怜生。
野店绿山去,春风并辔轻。
先愁饶水上,话别若为情。
君欲问淋疾,便是法外刑。
刲剔备百毒,更以焰烹。
王皇夜半敕六丁,押差戴君为药丞。
倒囊剌手探玉札,一洗愁肺永雪清。
一生百病都好去,不但膏肓驱二竖。
寄言仲景与安常,古今何代无医王。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