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城寄故乡亲友黄贰宪诸公》
《石城寄故乡亲友黄贰宪诸公》全文
明 / 魏偁   形式: 古风

豫章一水到赣州,正在十八滩尽头。

溪回逆溯石城去,激滩险泷百馀处。

乱山起伏千万层,石城天上攒云树。

翠峭丹峦四面围,野花递发山鸟飞。

县道荒荒土城小,人家落落晨星稀。

素王宫殿城北山,讲堂门径榛莽间。

恭视仆夫效芟埽,谈经不许诸生閒。

少师杨公此发迹,文皇召相姚宋匹。

风云变化良有时,一曲长歌楚天碧。

得兴聊为山水游,瘴岚灭尽嘉云幽。

天马岩南石笋拔,仙姑岭背温泉流。

骋望直凌乌石嶂,陆海接天山叠浪。

四明咫尺欲奋飞,故人不见空惆怅。

即将裂素传信音,劲风吹落鄞江浔。

也知官冷著书暇,无奈怀乡千里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开头描述了豫章之水汇入赣州,经过十八滩后进入石城,沿途描绘了山川的壮美与溪流的险峻。接着,诗人赞美了石城四周环绕的青山翠峦,以及山中野花与飞鸟的生机勃勃。

随后,诗人的视线转向了石城内的荒凉景象,小土城与稀疏的人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诗中并未沉溺于哀愁之中,而是转而赞扬了石城的文化底蕴,如孔子讲学的宫殿与讲堂,尽管被杂草丛生所掩盖,但依然能感受到其历史的辉煌。

诗中提到的“少师杨公”与“文皇召相姚宋匹”,暗示了石城曾是政治与文化的重要中心,杨公在此地发迹,与皇帝召见的宰相姚宋并肩,体现了这里的风云际会与历史的变迁。

最后,诗人以“天马岩南石笋拔,仙姑岭背温泉流”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石城的地理风貌之美。他畅想自己若能像天马般飞翔,穿越乌石嶂,直抵陆海接天的山峰,却因故人不在而感到空虚与惆怅。诗人在结束时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打算通过书信传递这份情感,尽管官场清冷,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却难以割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城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还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故乡的眷恋,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魏偁
朝代:明

猜你喜欢

李伯开侍其尊公玉华山人过集小园以诗见贻用来韵

双林三径百花天,有客寻幽兴更偏。

杖履他乡娱一日,晨昏子舍别多年。

三山已觅安期枣,一叶同乘太乙莲。

知尔曾歌招隐句,可能常棹剡溪船。

(0)

韩寅仲见过五石瓠留酌醉归以诗见投用来韵却答

相将喑噫复嵬峨,不醉其如白眼何。

却为倒颠花骨句,顿令淋浪鹭毛蓑。

望洋莫笑蛙从鳖,问水谁怜公渡河。

欲向桃源频系楫,可能倾酿共狂歌。

(0)

甲寅元日试笔

献岁慈闱喜不禁,儿孙罗列酒频斟。

春光欲换蟠桃面,雨色先催寸草心。

避世数年犹觉晚,入山今岁更须深。

怜春尚有江淹笔,独对梅花一醉吟。

(0)

寿于谷峰大宗伯六十·其一

碧海秋高寿域开,谁将绿野傍蓬莱。

濯缨溟渤骖虬去,晞发扶桑驾鹤回。

桂籍已瞻登六相,槐阴又欲报三台。

悬知放鸽添筹日,片片卿云照酒杯。

(0)

赠翁心吾赵太傅门下客也

风尘谁复识王孙,肝胆逢人不忍论。

高谊久知翁仲孺,雄心曾傍赵平原。

千金片语能酬士,一剑长怀未报恩。

若过金台休吊古,秋来芳草正销魂。

(0)

送韩叔捷太守觐还皖城兼怀林郡丞春池孙别驾古塘得二萧即席赋

西山晴色照行镳,蹀躞春风五马骄。

南国褰帷汤沐重,东方赐履玺书遥。

乡心不尽云千叠,别绪那堪柳万条。

为语风流庾楼客,王孙芳草可能招。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