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支遁爱山情谩切,昙摩泛海路空长。
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
谁谓此中难可到,自怜深院得徊翔。
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支遁爱山情谩切,昙摩泛海路空长。
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
谁谓此中难可到,自怜深院得徊翔。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寺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开篇“红楼疑见白毫光”透露出一丝神秘之感,接下来的“寺逼宸居福盛唐”则是对佛法与皇权并存的时代背景的一种描绘。
“支遁爱山情谩切”表明诗人对于隐逸山林生活的情有独钟,而“昙摩泛海路空长”则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紧接着,“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细腻地描绘出寺院中晚上诵经的声音以及早晨香烟升腾的景象,既强调了佛教修行的氛围,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最后,“谁谓此中难可到,自怜深院得徊翔”则显露出诗人对于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徜徉自得的满足与欣喜。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灵体验的交织,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彩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